在经历了坎坷的2020年后,我们都以为(至少在中国)新冠病毒已经被控制住了。但病毒还是在2021杀了个“回马枪”,这难免让我们感到失望,因为它似乎会再一次打断我们的春节计划,甚至是干扰到2021年一整年的计划。
随手翻开乔尔达诺的新书《新冠时代的我们》,看到一段非常应景的话:
在新冠时期,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样的希望是合理的。因为希望情况会更好,与正确的希望方式并不一定吻合。期待不可能的事情,或者仅仅是可能性非常小的事情,会令我们一再面对失望。在这样的危机当中,异想天开的缺点并非它的虚假,而是它直接将我们引向焦虑。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疫情快点结束。但实际情况是,病毒并不会顺从地从这个世界消失,它随时会回来,我们要做好准备,与这种病毒长期共存在这个世界上。
这当然会改变我们既有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因此心生抗拒,把新的生活方式——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人口流动等——视为对旧的生活方式的破坏。如果我们因此盲目地期待病毒“奇迹般地消失”,让我们恢复到旧的生活方式,那恐怕会感到失望,进而引发无休止的焦虑。
作者乔尔达诺在《新冠时代的我们》一书里一再提醒,“新冠时代”已经到来,我们的行动与思维方式,都要和这个新时代相适应。难以置信的是,这样的观点并非作者乔尔达诺现在才“悟”出来的,而是早在2020年初意大利疫情爆发初期就写下的。
意大利作家乔尔达诺最出名的作品当数《质数的孤独》。这个故事——光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写出了一种独具数学气质的浪漫。
这其实并不奇怪,乔尔达诺除了是作家,还有个隐藏身份:粒子物理学博士。
因为有这一层理工科的学术背景,乔尔达诺不仅写出了《质数的孤独》,思考问题也总是理性、有条理、洞悉本质、层层深入。
不过,经过他反复思考提炼出的,并非冷冰冰的“理客中”观点,反而带着人文关怀的温度。
比如,乔尔达诺乐观地认为,流行病的存在虽然让我们陷入了物理分隔,但反而能增强我们的团结,因为:
流行病鼓励我们把自己视为一个群体的成员。它强迫我们做出在平日里不太习惯的想象:想象我们与他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做出个人选择时要考虑到他们的存在。在疫情期间,我们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在疫情期间,我们重新成为一个群体。……在疫情期间,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都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事。这一点我不想忘记,即使在一切都结束之后。
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我们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在保护他人——密切的联系与共同的利益将我们所有人凝结成为一个患难与共的整体。
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们重新思考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之间的边界,以及应该如何维持它们之间的平衡。
乔尔达诺也很能洞悉人性。2020年初,疫情在意大利与中国几乎同时爆发。乔尔达诺居家期间,密切关注着疫情及其造成的心灵上的“次生灾害”。
当他得知自己的朋友因为亚洲面孔就被人恶语相向的时候,他并没有对那些出言不逊的人进行道德攻击,相反,他精准地指出了那些反常行为背后的真正驱动力,是深藏于人内心的恐惧:
恐惧促使我们做出奇怪的反应。……在我们此刻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反应:愤怒、恐惧、冷漠、玩世不恭、怀疑和顺从。如果明白这些,我们就不会忘记比平常多一点谨慎,也多一点同情,而不是在超市走廊里喊出一些没有教养的粗口。
这种恐惧至今都没有消失。仔细回想,恐惧驱使我们在这一年里做出过多少不恰当的事情?歧视疫区人民或疫区归来的人、辱骂归国留学生、泄露确诊者的个人隐私、对确诊者的私德进行攻击和审判……
乔尔达诺提醒我们,在恐惧的驱使下做出不当的举动是情有可原的,但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正确地认识病毒及其危害,消除因无知或未知而导致的恐惧。
尊重科学、反对阴谋论、重建人与人的联系、在“新冠时代”依然保持对生活热爱——这就是乔尔达诺在《新冠时代的我们》里反复陈述的观点。
我相信,它们正是人类战胜新冠病毒所需要的智慧与信念,乔尔达诺毫不吝啬地与“新冠时代的我们”分享他那颗智慧的头脑的所思所想,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新冠时代的我们》所蕴含的智慧重新呼唤理性与勇气,将人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新冠时代”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我们要如何在新冠时代生存、生活,甚至追求更好地生活?我们要如何在物理隔离的状态下重建紧密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我们要如何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警惕更多病毒的入侵?我们要如何利用互联网与数字技术,让人们即使在疫情之下,也能有高质量的生活……
2021年1月23日,意大利作家乔尔达诺作品《新冠时代的我们》纸、电、声版本同步上市,邀您一同汲取智慧,拥抱一个充满不确定、希望及挑战的未来。

Nel contagio 《新冠时代的我们》 [意]保罗·乔尔达诺 著 魏怡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年1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