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利模式须改变 中唱要跳出行业做唱片

  据马小南介绍,未来的中国唱片总公司将发展成为一个集娱乐、传媒、音像、影音科技于一体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发展更宽的产业链将是中唱公司的方向。这方面的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比如,去年年底成立的中唱华夏演出有限公司凭借中唱丰富的资源,目前已在演出业中崭露头角。他们于今年4月推出的邦德《BOND》古典辣妹音乐会在北京市场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在6月推出的“中韩友好超级音乐会”以及“2002夏日风暴音乐会”也同样令广大音乐爱好者瞩目;与此同时,作为中唱公司未来四大支柱之一的“中国音乐网”项目,目前也在谨慎地向前推进。他们希望在产业链各环节齐头并进的情况下为唱片业争取更好的发展空间。 

    两种资源两手抓

    马小南坦言唱片业务在今后集团中的地位可能会下降,然而,他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唱片业务在公司的发展中不受重视。相反,中唱的唱片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将争取一个较大的增长,因为作为中国音像界的领军企业,中唱当然不会放弃这块市场,也没有理由放弃应有的责任。 

    目前,唱片业正处在一个激变的环境之中,重组和垄断将成为一种趋势。马小南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唱片经营者一方面要做好原有资源的梳理、整合和提高,另一方面也要跟上时代步伐、积累新的资源。 

    以中唱为例,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中唱拥有着大量的珍贵声音资料,其中甚至包括目前已经比较少见的一些上个世纪30年代演艺明星的资料。过去,这些资料仅仅作为历史记录而被存放在库房中,其实,这些资料只要经过整理和挖掘,还是有很大市场潜力的。比如,近段时间以来,中唱便利用其拥有的资源,结合市场需求,相继推出了《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军旅金曲CD光盘》、《中国的月亮——中国歌坛名家赏月歌会》、《岁月如歌——歌声中的1921-2002》,不仅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认可,市场反响也十分强烈。 

    当然,靠吃老本始终不是办法。马小南说,长期以来,中唱的大部分作品,消费对象都是中老年人,即使在90年代,这种状况也没有改变。而在目前的唱片市场中,消费者却大部分是青年,他们是这个市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消费群,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不积累新的资源就是死路一条。于是,中唱开始大赶时尚的潮流。他们不仅签了一大批年轻的歌手,推出了一些时尚组合,而且,还制作了一系列民乐发烧碟,其中《东方大峡谷》等深受市场好评。马小南说,现在,国外唱片力量已在虎视眈眈了,中国唱片业的从业者只有学会用更新的观念、更新的世界语言来演绎民族特有的东西,我们的唱片业才能最终在世界乐坛上取得一席之地。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