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五”奔月,你还记得之前的“嫦娥”吗?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探测器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那么你还记得前几次“嫦娥”系列探测器的任务和成果吗?一起来回顾下吧。

01 “嫦娥一号”
    2003年,“嫦娥”计划正式启动。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升空,从地球飞向38万千米之外的月球,并成功进入月球轨道,拍摄了大量月球表面的照片。

02 “嫦娥二号”
    “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既然“嫦娥一号”已经取得了成功,那么“嫦娥二号”就可以做一些大胆的工作。

    2010年出发时,它没有像“嫦娥一号”那样绕地球好几圈再飞向月球,而是直奔月球。临近月球时,它把围绕月球飞行的轨道高度从200千米降低到100千米,在局部地区甚至飞得更低,以便更加清楚地拍摄未来计划要进行着陆的地点,为后续 “嫦娥三号”着陆月球做好准备。“嫦娥二号”在完成探月任务后,燃料还有剩余,它还顺道对路过的4179号小行星“图塔蒂斯”进行了近距离观察。这也是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没想到是由一个月球探测器完成的。

03 “嫦娥三号”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从中国西南大凉山地区的深山中腾空而起。12天后它成功在预定的月球着陆点“虹湾”地区降落,并随后顺利释放“玉兔号”月球车。这次任务标志着1976年之后,首次有新的探测器降落月面,也是1973年以来,首次有月球车在月球上行驶。

04 “嫦娥四号”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也就是说,这相当于另一个“嫦娥三号”,当然也配备了另一辆小“玉兔”车。既然“嫦娥三号”已经成功,“嫦娥四号”便实施了更加大胆的任务:首次降落到月球背面。苏联探测器在1959年首次拍摄到月球背面的图像。但是,从未有任何探测器降落到月球背面。

    如果说,“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做的都是美国和苏联几十年前做过的事情,“嫦娥四号”开展的工作则是前无古人的!

05 “嫦娥五号”
    “嫦娥五号”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着陆器,它没有携带月球车,但却带着“铲子”和钻头:它将到月球上提取大约2千克重的月球土壤岩石样品,再返回地球。

    “嫦娥五号”有望实现中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后续
    科研人员还在规划后续的“嫦娥六号”甚至更后面的计划。初步设想到月球的南极地区着陆,寻找那里的水冰。而随着中国重型火箭研制的推进,未来我们还将立项实施载人登月计划。到那个时候,中国的五星红旗将矗立在月球表面。

    选自《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版》2019年第2期
    撰文:严晨风
    编辑:刘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