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注意的是,英德海军竞赛的开启并不预示着两国主和派的彻底失势。从1908年直到1912年,英德两国还都曾多次主动接触对方,尝试调和矛盾、化解军备竞赛、取得妥协、改善关系。然而,这些努力大多没有奏效。关键原因在于,德方在谈判中把海军问题与外交问题挂钩,希望以己方在海军问题上的让步来换取英方在外交问题上的回报。德方希望首先达成两国“政治协定”,主要内容是相互保证当一方卷入战争时,另一方保持中立。它反映了德国削弱英国与法俄的协约关系,消除对德“包围圈”的急切愿望。而英方的格雷等人则轻易看穿了德方的企图,拒绝作这样的保证,仅同意向柏林承诺:英国不会侵略德国,也不会加入针对德国的军事同盟。英方希望先达成“海军协定”,约束德国的造舰计划与进度,再谈“政治协定”。对于德方来说,英国的那种保证无法排除当德国与法俄爆发战争时,英国介入的可能性。德国亟须的是陆上安全感,而英国追求的是海上安全感,但二者又都不愿意先于对方作出让步。此外,德国要求英国严守中立也加剧了格雷对德国战略意图的怀疑,认为其欲在大陆获取军事霸权,或挑唆英国与法俄的关系,拆散协约,以便再次掌握欧洲外交关系的主导权。基于上述猜测,格雷反而更加看重协约及其带来的双重价值:遏制德国(为的是维护欧洲均势)、安抚法俄(为的是维护海外帝国安全)。这样一来,由于海军议题和外交议题纠缠在了一起,且英德利益差异过大,形成了英德关系中的死结,所以英德矛盾直到一战前都难以真正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