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九年七月十日,北京,晴。下午,赴文化俱乐部参加学习,即在俱乐部晚餐,吃西菜,饮四川大曲,与黄药眠谈往事。餐毕,赴东四八条看圣陶,谈至十时方回家。圣陶谓余所写《史记》出版说明及点校说明皆佳,且有必要,然俞平伯翁、陈乃乾则皆不以为然云云。一九六一年六月十六日,星期日,北京,晴。在家校《后汉书》。”以宋云彬命名的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今天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临琼楼举行。典礼以《宋云彬日记》选读开场,展示了宋先生在古籍整理出版事业中的贡献和风采。
著名文史学家、编辑家宋云彬在1950年3月17日《光明日报》撰文提出:“咱们有五千年的历史。咱们的祖先留下来好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古书还应该读,但古书实在难读。所以到今天,应该来做“结帐式”的整理工作了。我所说的结帐式的整理,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认定一种古书,把以前人所有讲到这一本古书的,不论是注疏、考证,或者短短的几句话,通统搜集起来,加以比较研究,拣其中已经成为定论、不必再有怀疑的,就用简单明瞭而又正确的文字注出来。如果碰到有几种说法,而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一时未能断定哪一说对的,就不妨几说并存,让读者自己去判断。”
由宋云彬古籍整理出版基金设立的“宋云彬古籍整理奖”,正是用于奖励原创古籍整理者及古籍整理编辑。奖项设 “宋云彬古籍整理奖”4名(图书奖3名、编辑奖1名),奖金各10万元。“宋云彬古籍整理青年奖”2名(图书奖1名、编辑奖1名),奖金各2万元。
首届评选于2016年7月开始,2017年5月成立评委会,由葛兆光担任主席,成员包括詹福瑞、金良年、吴丽娱、黄爱平、刘跃进、荣新江、杜泽逊、程章灿、刘石、漆永祥、高克勤、宫晓卫、姜小青、熊国祯、顾青,均为知名学者或出版专家。5月5日召开评审会,会后组织校对专家对获奖图书进行质检,5月18日发布获奖名单并进行了一周公示。
77岁的张忠纲教授特地从旧金山赶回,代表《杜甫全集校注》领取图书奖。在致宋云彬古籍整理出版基金办公室的邮件中说:“宋云彬先生是我钦慕的前辈,高风亮节,垂范后世。我等所撰《杜甫全集校注》喜获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图书奖,深感莫大荣幸。吾虽年迈,毅然决定回国亲赴颁奖盛典,以抒对宋先生的追慕之情,以表对基金会和评审会的感激之情。”
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在致辞中,回顾了宋云彬古籍整理出版基金设立到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的推选与评审工作历程,他说:“我们一次次感受到宋云彬古籍整理出版基金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宋云彬先生致力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精神感召力在不断传递。基金理事会将认真总结经验,吸收大家的意见,将宋云彬古籍整理奖的评选工作做得更好,推动古籍整理学科、古籍整理出版行业的发展,为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树立新的标杆。”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执行总主编、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杨牧之和宋云彬先生外孙李平为青年编辑奖获得者凤凰出版社林日波颁奖。颁奖辞说:“林日波同志从工程学科,转向一直钟爱的古典文献,十四年来,从不后悔。他立下誓言,把古籍整理出版,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从业九年,他把每一位作者、读者,都当成自己的老师。工作中每取得一点成绩,都促使他更加谦虚、谨慎,认真去总结。他对事业怀有一份敬畏,深知不负前贤、不负未来的责任。‘敬畏’之心,对工作的敬畏,对事业的敬畏,正是今天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很多人缺乏的的品质。”
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宋云彬先生家乡的代表、浙江省海宁市档案局局长柴伟梁为青年图书奖《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作者上海大学教授王培军颁奖。中华书局原副总编辑程毅中、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为编辑奖正式奖获得者中华书局俞国林颁奖。
北京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人民文学出版社原社长管士光为《杜甫全集校注》代表张忠纲颁奖。由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为《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整理者代表刘钊颁奖。北京大学教授安平秋、凤凰出版社社长姜小青为点校本《史记》修订组代表赵生群颁奖。
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袁行霈先生讲话指出:“这次获奖的几部大书,实际整理时间都超过了十年磨一剑的传统提法,都是两代甚至三代以上学者共同努力的成果。这里面体现的整理的难度,学术的坚守,学问的兴趣,重要项目的选题,有很多值得总结、思考、传播、宣传的地方。马王堆简帛是出土文献的代表;《史记》是正史的第一部;杜诗在集部也是重中之重。三部大书,展示了中国典籍整理的三个重要层面,三个重要方向。获奖的作品,在古籍整理的集成、提升,体例的规范、使用的便利等方面,都发展了传统的古籍校勘,是我们这个时代传统文化研究的精华,体现了当代学者的水平。”他说,“古籍整理仍然是一个寂寞的事业,古籍出版是一个很小的行业,但是她对于国家文化建设的意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意义,对获得文化自信的意义,是格外重要的,是基础性的,是值得我们全身心投入的,也是非常需?形成合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