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前言

    二 
    除了猫的戏谑性叙述外,漱石也往往使用客观叙述的手法,通过苦沙弥、迷亭、寒月、独仙、东风等人物的高谈阔论,揭示出他们是以“清谈”来掩盖内心的空虚和对现实的嘲笑、愤懑。这些知识分子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各有不同:苦沙弥对现实执著,遇事大动肝火;迷亭玩世不恭;寒月讲究情趣,遇事无所沾滞;独仙消极退让;东风喜爱粉红色的唯美世界……但有一个共同点吸引他们走到一起,那就是重视知识,热爱学问,厌恶市侩们所追求的荣利。正因如此,他们往往以诙谐的语言发泄所爱所憎,或相互调笑以表现同气相求,从中反映出这些不阿世俗的知识分子的种种复杂心态。 
    而漱石在处理铜臭熏天的金田夫妇和拜金主义的知识分子铃木藤十郎这些角色时,又通过他们自身的话语直截了当地拨开他们的丑陋灵魂,讽刺了市侩哲学的丑恶本质。 
    “……不过,如果没有和钱一起去情死的决心是干不了这一行的,钱是个难对付的东西,这是我刚才在一位实业家的家里听来的话。据他说在赚钱这个问题上非得使用‘三(缺)学’不可。也就是说,必须缺义理、缺人情、缺廉耻,这就是所谓三缺术嘛。你看这说得多么有意思啊。哈哈……”铃木得意地说。 
    有时则运用反语技巧,通过三人大肆贬低苦沙弥的话语来取得虚贬实褒的效果。 
    “问题就在这儿嘛,说什么不对金钱磕头,实业家算老几,说的全是这种傲慢不逊的话,所以我想,你不服气就让你尝尝实业家的厉害。这一阵子我已经稍微惩治了他一下,不过,他还是硬挺着呢,真是个顽固透顶的东西,哎,真想不到啊!”金田说。 
    这些话语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体现了双方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三 
    《我是猫》除了构思新奇外,艺术形式和语言风格也有其独到之处。 
    1.尽力调动大量夸张的表现和新奇的比喻。 
    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那些气味相投的知识分子在苦沙弥的客厅里互相善意地嘲谑时,争奇斗胜地讲故事、编笑话时,写信、朗读诗句时,都离不开有意的夸张。在描写铃木与猫暗斗的场面时,使用了“破坏铃木君心理平衡的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这类夸大其词的心理推测,从而产生了亦庄亦谐的滑稽感。而在描写猫儿偷吃年糕粘住了嘴巴的场面时,漱石一方面夸张地刻画了猫儿拼死挣扎的种种滑稽动作,一方面又写在过程中猫儿三次发现“真理”,并且说出“真理嘛,倒是发现了两个之多,可年糕依然粘在嘴巴上”。类似的妙语是本书反复使用的手法之一。 
    2.巧妙地运用了对话术。 
    话者讲得活灵活现,故意甩出许多悬念以增加活泼的气氛;听者善于配合,插科打诨以为笑乐。这种对话术技巧的巧妙运用也是该作品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这种场面大多出现在苦沙弥和朋友之间的清谈当中。这类谈话有的只是为了诙谐,为人物的性格着色敷彩;有的略带嘲弄的含义;有的则大讲荒诞不经的故事,使之带上强烈的讽刺含义。如迷亭讲述维新前卖菜人将女婴放在筐里沿街叫卖的故事,卖女婴人与买女婴人的问答是既荒诞又夸张的,由此引出苦沙弥等知识分子的议论,表现了漱石的一贯立场:既否定封建的、落后的旧事物,又对于进入二十世纪初日本近代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如拜金主义、强烈的个人主义等极端不满。 
    3.文风飘逸轻陕。 
    《我是猫》的文体早已为识者一致赞许,鲁迅就曾评价这部作品“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所谓“轻快洒脱”,在于作品自由自在地运用了漱石丰富的想象力,不为西方小说的模式所拘,设想出读者意想不到的新奇、警辟、幽默、滑稽的场面,激发读者在狂笑中咀嚼余味;而“富于机智”是说在谐谑中出现如珠妙语,洞见社会机微,在滑稽诙谐中一语中的,剥下邪恶、虚伪、愚昧的外皮,闪烁出漱石理性的光芒。 
    漱石之所以能够取得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漱石深厚的文化教养和对文学传统成功的吸收与创新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日本早期反映庶民阶层生活的文学都是在滑稽中寓有讽刺精神,漱石在此基础上又从西方文化中吸取了理性的思维方法和丰富的学识教养,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中国文化中吸取了狷介自守、愤世嫉俗的文人气质。所有这些文化财富经过漱石的摄取与消化,糅合在一起,结晶在他的创作上。《我是猫》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以敏锐的观察力,是一部极具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后世以深刻的启示。时至今日读来,仍然让人感觉调侃玩笑中蕴含真意,发人深省。 

                                                                     刘振瀛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