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书业大势大事(下半年版)

  业外企业跨界出版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出版企业主动寻求众多的非业内合作伙伴,发挥不同类别品牌的协同效应,“跨界合作”“异业结盟”成为一股趋势。近两年,又新涌现了另一趋势——一些具有独特资源和前沿意识的业外企业开始主动跨界阅读、进军出版,这些“意料之外”的合作,给出版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想象空间,同时其操作、模式等方面的优点也值得业内同仁借鉴。

  微电影表达创意

  国内的微电影产业在经历了2010年的诞生期、2011年的探索期、2012年的发展期、2013年的爆发式增长期、2014年至今的理性发展期后,不少从业者开始由草根原创转变为品牌制作。微电影已经成为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创意、内容、渠道、平台、技术、运营和管理整合重构的一个开放、共享、全新的媒体生态系统。据统计,2015年中国微电影产业总产值达700亿元,作品年产量达2万部,预计未来3年内总产值有望超过1000亿元。近两年,在出版传媒领域,许多同道也开始通过不同方式介入微电影产业,有的甚至还初步形成了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的趋势,值得关注。

  教育出版
  传统文化教育升温教材出版竞秀

  2016年10月初,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提出“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这让传统文化教育的话题迅速升温发酵。早在此前,部分学校就已经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设,这直接推动了传统文化教材的出版热潮。教育部“十二五”传统文化课题组在今年重新编写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目前25省每省20册总计500册教材已经全部研发完毕,并在广东、广西、甘肃、河北、浙江等地投入使用。语文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内蒙版),今年也已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审核,小学高段、初中和高中各一册用书在秋季投入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也正在进行相关教材的研发。

  学前教育市场“一触即发”

  在“二孩”政策开放、教育消费升级、国家对学前教育经费倾斜等利好政策的带动下,未来几年,学前教育市场整体规模将至少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0~6岁学前教育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万亿级,有着内容优势的出版业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商机。此外,随着出版全产业链的拓展,切入幼教行业早已是发展大势。长江少年儿童出版集团旗下武汉爱立方儿童教育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海豚传媒在学前教育数字化课程、幼教装备、幼教培训的业务延伸上已经初见规模。海燕出版社、安徽时代少儿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出版机构也纷纷加快步伐,意欲抢滩学前教育市场。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出版机构除了在书展上露面,更有可能会频繁现身各大教育装备展、婴幼用品展。

  大众出版
  有声阅读成出版掘金新领域

  移动音频市场自2009年形成以来,快速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目前国内移动音频总用户规模已达8.6亿。中国出版集团数字出版传媒机构制作的“去听”作为传统出版商涉足该领域的代表,致力于打造成为有声书集聚与发布的平台,引领有声书收费下载市场的形成,并且规范有声书下载收费市场。一些少儿出版社在有声读物的开发方面走在传统出版商前列,诸如少年儿童出版社等多家出版机构都与相关听书平台有合作。值得注意的是,纸质出版与有声改编在著作权里属于不同方向的权利,出版社出版了纸质书,不等同于就有其他的周边权利。对于很多缺乏相关经验和实力的出版社来说,将手中掌握的版权资源进行梳理,授权给专业的内容服务商制作是更好的方式。在每年新书品种数量巨大的今天,开发有声读物可以帮助出版社拓展宣传渠道。实际上,出版社未必需要通过有声读物挣钱,而是通过有声读物去打造影响力,在其他领域赚钱。

  “VR、AR技术+”出版潜力大

  “VR、AR技术+图书”是将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的读物相结合,是一种接触式的“阅读”体验,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有机结合起来。未来,“VR、AR技术+图书”可能像如今游戏和影视领域的争夺战。尽管目前硬件方面存在不少瓶颈,如VR场景容量大、VR眼镜舒适度差等,但抓住机遇拔得头筹,是“VR+图书”涉足者们最该思考和着手布局的问题之一。对“VR+图书”的发展前景和现实回报,有业者指出目前“尚未进入全面产业化时代”、“回报还很遥远”,但显然已经过了一味观望的关口。“AR+图书”内容往移动终端前移的主要目标是:手机、平板和电视,时间上智能电视会靠后些,现在多数出版社已经和业外技术公司合作,提供内容。整体看,AR图书产品虽然也是软硬结合,但是出版社本质上还是内容提供者。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