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沉默》后记

    关于海因里希·伯尔

    海因里希·伯尔是德国战后的重要作家,一九七二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伯尔一生勤奋,先后发表过三十多部文学作品,分长篇、中篇和短篇,他为德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在当代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人类进步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腔心血。

    一九一七年,正当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其他一些思潮和主义在欧洲进行激烈角逐、决战的时刻,海因里希·伯尔出生在德国科隆城南部地区一个多子女的家庭。他排行第八,是父母亲的第三个儿子。

    海因里希·伯尔深受家庭和地区的宗教影响和熏陶,因此自小就拒绝国家社会主义的纳粹意识。伯尔接受过完整的小学和人文中学的教育。中学毕业后,他开始步人书商业的学徒生涯,同时开始他初期的文学尝试。

    一九三九年,伯尔在科隆大学注册了学习日耳曼文学和古典哲学,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在教堂边上》。同年,伯尔应征入伍,留待军中。他东西奔波,直到一九四五年被美军俘虏,是年九月离开美国俘虏营,重新回到日常生活的平民轨道。

    一九四二年,伯尔在从军生涯的休假期间完成了自己的婚姻,娶妻阿纳玛丽·策西。他们夫妻恩爱,生育四个儿子。一九四五年,英美法苏取得对德国法西斯的战争胜利。海因里希·伯尔结束美国战俘营的生活,回到科隆。

    面对战后德国大地上的满目疮痍,伯尔一时生活无着,主要靠妻子的教师生涯和收入度日。他渐渐地倾向于文学创作活动,同时从事一些其他的职业和劳动,贴补家用。

    一九四六年,伯尔发表他战后的第一部小说《没有爱情的十字架》,一九四七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当时,他的作品的中心议题是战争的经历和抨击德国的政治弊端。它们跟许多德国作家的作品一道,开创了德国战后文学、战争文学、废墟文学和返乡文学的历史先河,成为德国战后文学的重要杰作。

    从一九四五年起,海因里希·伯尔渐渐迎来了文学生涯的高潮时期,先后发表过大小作品几十部,为他在一九七。年担任德国笔会主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九七一年,海因里希·伯尔又荣任国际笔会主席,至一九七四年届满。

    一九七一年,海因里希·伯尔发表长篇小说《与女人的合影》。小说顿时引起多方的重视和研究,好评如潮,为他在一九七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招募了人气,奠定了基础。

    一九七四年,海因里希·伯尔发表了《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作品发表后,先后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并被拍成电影。据统计,到二〇〇七年时,《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一书在德国的销售量几乎高达六百万册,可见这部作品的文学魅力之大。 海因里希·伯尔于一九八五年在科隆患病住院,并在当年七月十六日早上去世。三天以后,海因里希·伯尔被隆重安葬在离科隆城不远的梅尔顿,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也出席追悼。 

    《天使沉默》其书 《天使沉默》是海因里希·伯尔在一九四九年执笔,于一九五〇年完成的中篇小说,也是他最重要的战后作品之一。有趣的是,海因里希·伯尔的《天使沉默》发表在一九九二年,出版的契机是庆祝海因里希·伯尔的七十五岁诞辰。其实,当时已经是海因里希·伯尔的阴生。到一九九二年,海因里希·伯尔去世已经整整七年了,连坐落在梅尔顿的坟墓也失去了它的新鲜,渐渐布上历史的陈旧和色泽。 

    关于《天使沉默》是否延迟了几年才得以出版,还是一九九二年正是该它发表之际,这样的问题自然会有方家指点迷津,无需赘言。我们却是希望以作品为基础,丈量它的方寸,看看它的艺术特点和影响。 

    这里有一本琐碎的流水账,记录了汉斯和费合先生的日常生活。汉斯和勒基娜都被遗弃了,成为孤身独影的鳏夫和寡妇。汉斯甚至羡慕死者获得了生活的安宁。后来他们在战后的混乱和废墟中找到并且承认了爱情,他们重新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方向。 

    天使的题材让读者难以忘怀。书中的天使连接了故事的开始和结束,他两次出现,可是沉默的天使并没有给人带来安慰和希望。相反,这尊沉默的天使把手往地下抠进去。当然,那是注定抠不出所以然,抠不明白人间的是非和社会的曲直的。 朴素的语言和素描般的表述也是作品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令读者难以忘怀。 必须指出,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的纪念之时,又是中日甲午战争过去两个花甲之年,战争的话题时常提及。当前,尤其中国沿海附近的一些邻国迫不及待地希望改变和霸占中国的一些岛屿和海面,战争的乱象环生。他们不习惯中国的强大和发展,有些国家的少数头面人物似乎还饶有兴趣地希望续写战争题材的血腥作品,真是狂妄至极。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中国人民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们不会惧怕任何敢于强加在他们头上的战争。 适逢旧译《天使沉默》再度出版的机会,我把它重新修改一遍,把止不住的心里话整理成文,记录下来,与广大读者共勉。 愿《天使沉默》在中国文学的百花园地里寻觅到更多的知音和朋友! 

                                                     曹乃云 甲午年二月初五于维也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