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向中国投降
日本政府曾希望通过苏联的斡旋,挽救最后灭亡的命运,而且还把这种最后希望寄托于苏联政府安排的8月8日下午5时莫洛托夫与佐滕大使的会谈。但是,东京盼到的消息却是8月9日凌晨通过无线电广播收到的苏联对日宣战的宣言。这对于风雨飘摇的日本统治当局来说又是当头一棒。当日,日本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讨论苏联参战后的对策。内阁及其他“重臣”主张接受《波茨坦公告》,在保留天皇制的条件下,结束战争。军部首脑则主张在保证“维持国体”、战犯由日方自行处理、自动解除武装、不作保障占领等条件下,结束战争。双方争执不下。当天午夜,召开御前会议,由天皇裕仁决断,通过日本政府的提案:“日本政府根据这样的理解---在7月26日三国公告所列举的条件中,不包括改变天皇在国法上的地位的要求接受这个公告。”8月10日,日本政府通过瑞士、瑞典等中立国政府,将上述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决定,通知中、苏、美、英各国政府。8月12日,中、英、美、苏四国复文:日本从投降之日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的权力,即须听从盟国最高统帅的命令;日本政府的最终形式将由日本人民自由表达的意愿来确定,并未对天皇地位问题表示明确态度。于是军部首脑及部分少壮派军人又鼓噪“抵抗”,企图“起事”。陆军大臣阿南惟几等自杀。8月14日,日本天皇发表《停战诏书》。翌日,公开对外广播。接着,海军军令部次长西泷次郎中将、陆军大将田中静一、本庄繁、安藤利吉、吉本贞一等自杀。
8月19日,日本派出以河边虎四郎中将为首的代表团前往马尼拉,听命关于盟军进驻及投降书签字等问题的指令。8月30日,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飞抵日本,代表盟国接受日本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正式的投降书签字仪式。日本政府代表重光葵、大本营代表梅津美治郎、盟军代表麦克阿瑟、中国代表徐永昌以及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因此,9月3日,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在中国战区,蒋介石指派何应钦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接受日本投降。中国战区受降区范围包括:中国(东北除外)及台湾地区、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8月15日,蒋介石致电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日本政府已正式宣告无条件投降,该指挥官应即通令所属日军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并派代表到玉山接受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之命令。军事行动停止后,日军可暂保有其武器及装备,保持现有态势,并维持所在地之秩序及交通;所有飞机及船舰应停留现地,但长江内船舰应集中宜昌、沙市,不得破坏任何设备及物资。8月20日,何应钦等到达湖南芷江(因玉山机场跑道损坏,临时改定芷江机场)。日军中国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为乞降使节前往芷江洽降,接受中国受降指令。9月9日,何应钦在南京主持举行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在华日军128.324万人正式向中国投降。穷凶极恶、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这块神圣的土地上遭到了最可耻的彻底的失败。
台湾在被日本霸占50年后重新回归祖国。10月25日,日军第10军司令安藤利吉代表在台湾日军向中国受降主官陈仪投降。同日,中国政府收复台湾、澎湖列岛,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接收和遣返战俘
日本迅速投降和战争的很快结束,是蒋介石等人始料不及的,有关结束战争的工作都是仓促上阵。如上所述,除在美军支援下向各大城市和地区空运部队外,同时开始了大批量的“胜利”接收。关于接收,除军事接收外,主要是物资接收。为此,国民政府划分了京(宁)沪、武汉、平津、胶济、越南、广州、开封、香港、台湾、东北等10个接收区。共接收日伪军枪支83.7万余支,火炮1.2万门,车辆3.2万辆,船舶1000艘,飞机1000架及大量装备、器材。另外,属于美军方面的租借法案等援华物资,军械和工程器材约1万余吨,被服、给养及一般器材11.9万多吨,也被国民政府方面接收。
抗战胜利后的接收是国民党集团上演的一出历史丑剧。如上所述,一方面,它剥夺了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受降和接收的正当权利,另一方面, 国民党的接收又弄得一塌糊涂。党政军各方面职责不明,事权混杂,大小官员抢夺物资,中饱私囊,造成了社会动荡,停产失业,通货膨胀,金融混乱。“可怜日军缴械投降八年浴血抗战的结果,最后却带来了一场'胜利灾难'。”国民党的腐败愈加不可收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