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在你怀里孤独》节选(一)

    但独处不只是个空间的命题,某个程度来说,纵使一个人走在人潮拥挤的大街上也是一种独处,这是精神上的。宋很在意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他说“真正的自由是思想上的自由”,举了个例子,在电车上看到一个非常令人讨厌的流浪汉,很脏又很丑,这是表象,但你可以透过想象去理解这个人,他过得很苦,生活得很不堪,也可能亲人刚过世……“我可以在面对一个人的时候,脑子里疯狂地编写这个人的故事。”这与事实未必有关,却让想象的摆置得以伸展。

    这很像我们演员演戏前的准备工作,先研究角色穿什么衣服、想什么、做什么。演戏说穿了就是玩扮家家酒,小时候拿起娃娃说自己是国王的时候,只要一变低声讲话,就真的觉得自己变成国王了。那个当下,我们好相信啊。

    “如果可以在脑子里建构一些真实,应该就算是思想上的自由吧。”

    离开是为了回来

    “你的旅行都有伴吗?”

    “大部分都没有,在网络上查特价机票,看到日期近、便宜的,就走了。”

    “通常离开家多久会想要回家?”

    “两个礼拜。”

    好像多数人离开家到了一段时间就会想家,长时间奔波在外的我更认同“离开是为了回来”。流浪的结果终归一种极度想家的感觉,化解了离开前对身处世界不完美的怨怼,还是接受了、挂记了,是如此习惯的,原来的地方。我平常从来不会觉得台北有多美,但要是离开家的时间久了,就会觉得,其实我们台北市某些转角处的大树也挺美的。

    “就像你一回北京,立马就想去吃个烤鸭或涮羊肉,我也一样,快来碗蚵仔面线!”

    这也好像独处跟相处,如果总是一个人,就不会特别需要独处。大家都想要独处,又当不了离群索居的隐士,那是因为独处与相处原本就互为因果,共伴相生。

    节选自《我敢在你怀里孤独》  刘若英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