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韩松《独唱者》

    韩松,科幻作家,代表作《宇宙墓碑》、《高铁》、《地铁》、《轨道》、《红色海洋》、《火星照耀美国》等,曾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等,获南方都市报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年度小说家提名,现在新华社工作。

韩松第一部在白天写出的小说集
夜里有夜里的梦,白天有白天的梦。小说就是梦话而已。
这些梦话,夜里说出来像真的,白天讲起来像假的。
夜里的,叫乌托邦;白天的,叫乌有谭。
唯一的差别是,如果夜里是在记录虚构,那么白天则是在记录真实。




    美国《新闻周刊》采访韩松,写道:他白天作为一名记者为新华社工作,晚上写作黑色而寓意深长的小说。
    而这却是韩松第一部在白天写出的小说集,十八篇中有半数是首次发表。
    “科幻韩松”由此涅槃,或说回归。
    这里有坚持深夜独唱的青年,有迷失在庞大机场的女子,有忙完一生却领不到报酬的老人,庸碌一如你我;这里有荒匮的沙漠,有广袤的湖泊,有绵延的城镇,故土忽成异乡;这里有面目可疑的往圣先贤,有海市蜃楼的诸多世界,有悬而未决的科技远景,传承还是新生?
    也许正如后记所言:“需要有另一种方式,来做记录。它就像侦探一样,不仅目击案件的现场,而且挖掘记忆的秘密,把那些正在遗忘中的,却噬咬人的心灵及潜意识的,阴阳交界处的,重新回忆并记录下来,形成一幅更精细确致的地图。”

    从某种意义上说,韩松处在从鲁迅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先锋作家的人性批判的延长线上。
                                                     ——严锋

    韩松有一种极其特别的“幽黯意识”,从中延伸出一个大历史思维的脉络,并以一种外太空的视角观察着当今这个世界的文明。
                                                     ——王德威

    在虚构作品中,他则构筑出一个妖气弥漫、荒诞可怖的鬼域——我暂且称之为“鬼魅中国”……对于“鬼魅中国”,韩松并没有一次性给予完整的 呈现,而是通过几十年的零散化写作,给予了碎片式的浮现。
                                                     ——飞氘

    韩松小说中常常出现的错位感,其实正是当代中国的一个刺耳主题。在那样一种未来,没有人能确信,自己所处的社会及其心智是否完整。
                                                     ——美国《连线》杂志

选读:《独唱者》    沈陌二十七岁,身高一米八零,体态纤长,骨肉匀称,眉目清秀,长相犹如香港某影星,却华发早生,脸上布满黑色老人斑,如丛丛苔藓;嘴唇苍白乏力,面无笑容;走路总深深佝了腰,形似一只断掉脊梁骨的大狗。他硕士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刚满一年,却已丧失了干一番事业的理想和热情。单位就是单位,目的在于消耗一切生命。沈陌整日沉默寡言,埋头做领导分配给他的事,不问其余。在同事眼中,作为一个人,沈陌是否真的存在,都要打个问号。只在每天下班之前,沈陌才鼓起勇气,开口简短说几句——那是给新婚妻子打电话,告诉她,他晚上加班,不回家吃饭。然后,他就在办公室,一动不动坐着,怔怔等候什么,待同事们走净,便收拾好随身物品,鳗鱼般无声滑出单位,梦游一样坐上公共汽车,中途遽然惊醒似的,跳下车来,钻入一条小巷。

    原来,这儿黯黑的拐角处,藏有一家小歌厅,桃红色的灯笼半明不暗,如同一片柿林,损残的建筑物掩掩映映,杂草丛生,观之似荒凉古庙。沈陌进去后,要了一个最小的包间,就准备唱歌了。以前,单位组织活动,也有到外面唱歌的,沈陌并不情愿去,但因为领导要求,也只得与同事们偕往,但他总也不唱,在歌厅角落里把自己皱缩成一堆尸骨形状,埋头一杯接一杯喝白开水。当然,别人也不会邀他唱,或为他点歌。各人都在忙着表现自己,要在领导面前留下印象。领导点名,令下属每人必唱一首助兴,大家都抢着唱,轮到沈陌,他死活不唱。领导便极不悦。其实,历史进入了沈陌这个时代,谁不明白呢——不唱歌的人是可耻的,人的喉咙生来就是为领导献唱而预备的。这也是单位里做人做事的准则:要你唱,你就得唱;没要你唱,你也应该主动唱;唱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唱不唱,是态度问题。或许在今后的人看来,这些都是很可笑的,但在这时,却真正就是这样,这也是为什么要将之记录下来的原因。所以大家都摆脱不了。但领导和同事又哪里知道,沈陌每天晚上,会脱离组织,雷打不动一个人去到歌厅,把自己关在最小的包间里,慷慨激昂,挥拳展臂,甩头跺脚,放声高歌呢?那模样就好像在跟空气中一群看不见的对手死搏。他想唱什么就唱什么,他想怎么唱就怎么唱,他只为自己唱。他唱得字正腔圆,中气十足,裂帛穿云,惊天动地,首首打一百分,最终证明了自己不仅是一名合格的歌手,并且还有着充足的理由在这世间活下去。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