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文化不断远播海外,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出版和宣传有关中国主题的图书,越来越多承载着中国概念的作品得到西方主流社会的认可。
当前,基于加强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作的迫切性,本文通过采集整理英文出版产品国际可供信息平台——美国鲍克公司(Bowker)可供书目数据库(全球版)中1978年至2014年间,关于中国主题图书的全项书目元数据,并统计分析了产品的出版国、市场覆盖、获奖、上榜、媒体评论等相关信息,介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题图书在海外主要国家市场中的出版、流通、受关注等一系列概况,为辅助中国各界全面了解世界眼中的中国、确定我国外向型出版产品定位、提升文化国际传播能力提供信息参考。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家一系列走出去政策的推动,中国的发展日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欧美出版强国都十分重视中国文化市场,并不断出版和发行有关中国主题的图书产品。
各国出版和发行概况
●55个国家出版过中国主题图书产品
根据数据显示,自1978年至2014年,出版过中国主题图书的国家(包括中国)共计55个,图书产品数量共计59257种(单独ISBN计为一种,排除一种产品多个市场发行的情况)。其中美国的出版总量最多(约占56%),其次是中国(约占25%),英国第三(约占11%)。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出版国家和产品数量不断增多,除了英文出版强国之外,如喀麦隆、冰岛、挪威、波兰等一些非英语国家也纷纷开始出版中国主题的图书,每年有数十个国家或地区针对该类主题图书的出版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统计结果显示,美洲5国、欧洲20国(或地区)、大洋洲2国、亚洲12国、非洲6国的出版市场都发行过中国主题的图书产品,其中美、英、澳、中、加、新加坡6国市场是最主要的流通市场。截至目前,所有中国主题图书产品的市场可供率约78%,供应程度包括现货供应(73%)、按需印刷(1.5%)、需进口(2.5%)、需预订(1%),此外还有19%的产品脱销,3%绝版。海外市场覆盖面也进一步扩大,相较去年,有26个国家市场的产品供货量都有增长。
●公检法类出版社的产品比重最大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提高,走出去的步伐也逐渐加快。越来越多中国内地出版的图书产品信息进入国际市场。目前入库的中国内地出版图书产品总计12957种(单独ISBN计为一种),分布在美、加、英、澳、新西兰、南非、日、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地区市场,整体可供率达到90%。从近年采集的数据来看,大批中国内地图书信息进入国际可供销售平台,截至2014年年底,数据总量比2013年增长了约9倍。虽然内地版的中国主题图书产品在海外各主要出版国市场的产品供货量都有所增长,但绝大多数的产品(89%)还是流通在中国内地市场。
依数据显示,中国主题图书信息入库的内地出版社有465家,公检法类出版社的产品比重最大(排名靠前的有法律出版社2108种、中国法制出版社740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706种、人民法院出版社684种、中国检察出版社530种、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439种),约占内地产品总量的40%。最早进入海外市场的内地版中国主题图书是在1978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英国发行)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美国发行)两部。
海外获奖概况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中国为主题或明显带有中国元素的优秀作品已在英语社会中频频斩获各类奖项,对传播中华文化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1978年至2014年中国主题的获奖作品共计331部;获得荣誉共计572项,包括得奖244次,提名328次;32%的获奖作品同时斩获了多项荣誉,其中《世界之巅:登珠穆朗玛峰》和《中国女孩露比的求学梦》两部少儿作品同时获得10项荣誉,是获奖数量最高纪录的作品。
●获奖作品以英文出版为主
几乎所有获奖作品都以英文为出版语言。英文原创作品约占90%,英文译著8%(中译英16部、法译英5部、日译英2部、德译英1部),中英/英中双语作品4部,保加利亚文英文双语作品1部,纯法文作品1部。其中绝大多数的英文著作是由外籍作家创作的,只有12%左右是中国(或华裔)作家的原创作品。
获奖作品传播遍及五洲市场,目前在美、加、英、荷、德、澳、新西兰、南非、日、新加坡10个国家都能买到获奖的中国主题图书,87%的获奖作品能同时覆盖多个区域市场,约49%的作品可以覆盖4个及以上的国家市场。
●国际事件给文化产品带来正面效应
自1978年以来,每年都有中国元素的文学作品在英语社会中获奖,且至今从未间断过。从历史数据上看,获奖作品数量出现过两次明显增长:第一次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获奖作品数量激增,比1996年增长了3.75倍,并以年平均16%的增幅持续增长,到2002年达到峰值(年度获奖作品37部)。自此,中国文学作品改变了在西方主流社会中的地位,中国开始引起世界的兴趣。第二次是在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前后,获奖作品自2004年起逐年递增,到2009年再次达到峰值。显然,国际事件可以给文化产品带来正面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