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此前揭晓,上海文学界收获颇丰,评论家程德培、张新颖和70后作家滕肖澜的作品分别获奖。昨天,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上海获奖作品座谈会在上海作协举行。上海作协副主席、本届鲁奖小说组评委孙甘露说,三部作品获得鲁奖是对上海文学创作这些年的努力的肯定。“30年前在这个大厅,我获得第一次上海文学奖,就在这个大厅。我这辈子只会写一种形式的文章,就是文学评论。”63岁的程德培的感慨激起一片掌声,在这次鲁奖评选中,他以评论集《谁也管不住说话这张嘴》高票获选,此外,滕肖澜以中篇小说《美丽的日子》,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以评论专著《中国当代文学中沈从文传统的回响》同时获奖。
在一届鲁迅文学奖中有三位作家、评论家同时获得殊荣,是上海文学界历来获得的最好成绩。而且这次三位作者和评论家获奖,获奖作品都是以高票当选,没有争议。上海作协党组书记汪澜说,这次获奖显示了对上海文学人才队伍总体实力和影响力的认可。她用三个“3”来概括此次成绩,第一个“3”是3位作者同时获得殊荣;第二个“3”是《收获》杂志刊发的3篇作品获鲁迅文学奖,同一家文学期刊同时拿3个编辑奖;第三个“3”就是沪上出版机构表现亮眼,上海文艺出版社出品的图书拿了2个奖,上海译文出版社1部作品获翻译奖。
在孙甘露看来,三部获奖作品是对上海文学创作这些年努力的积极评价,“在上世纪90年代以及稍晚的一段时间里,国内评论界对上海文学创作的观察和描述并非特别积极。上海文学界这次在鲁迅文学奖上的丰收并非孤立现象,这些作品和作家不是忽然间冒出来的,有好多年,我们上海作协,我们的杂志,我们上海的评论家、媒体,大家共同努力,让上海的创作成绩能够被人看到。”
赵丽宏则表示,不管得奖与否,上海文学界都会保持传统,“我们安安静静地写作,我们为自己的内心写作,为我们的事业写作。我们没有功利之心,只是真实地表达自己,我想上海的文学创作,一定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