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奖首次邀请网络文学参加引争议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冰日前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委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的工作报告中透露,由于李嘉诚基金会赞助500万元作为文学奖的评奖,今年将提高鲁迅文学奖的奖金。

  鲁迅文学奖三年一届,今年是第五届,初步定于今年11月上旬在绍兴颁奖。中国作家协会新修订的《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中规定,由国家批准拥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并与作者签订了独家版权合同的网站,均可推荐其网站上在评奖年限内发表的、已完成的文学作品参加评选,每家可推荐五篇。征集的体裁和门类包括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文学翻译。第五届鲁迅文学奖9月14日公示了130部候选作品。这是鲁迅文学奖首次邀请网络文学参加,评委们对各文学网站踊跃送交上来的参赛作品进行了筛选,结果只勉强地找到了一篇可入法眼的作品,名为《网逝》。可是已有读者指出,这小说根本不像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之间的鸿沟,看来远不是一下就能弥合的。作协发言人陈崎嵘解释,这是主流文学在向网络文学表示认可、接纳的姿态,是一次破冰之旅。网络文学在表现方法和思想内容上与鲁迅文学奖存在一定的差距,评奖时会适当考虑其特点,但“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原则不会变,评奖标准仍与以前保持一致。且此次不会为网络文学单独设奖,能有多少网络文学获奖取决于其能否达到“鲁迅文学奖”的要求。

  据悉,拥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网站约有百余家,如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晋江原创、红袖添香及网易、千龙网等。盛大文学CEO侯小强表示,这件事意义很大,网络文学经过了10年的发展,在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气象,凭借非凡的想象力,这种类型化的特质,已经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受众,目前在中国已经有1.62亿人享用网络文学。他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历来都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协能敏锐地发现这种变化,并拥抱这种变化,这种良性的互动,对于中国文学也是意义重大。

  然而,用传统文学标准“检验”网络文学的结果就是:评委们“无可选择”。本届参评作品共1008篇(部),其中网络文学有31篇(部),但评委们选择起来还是觉得很艰难。“这哪里是文学嘛!”“小说有这么写的吗?”最后,评委们总算找到了《网逝》,也算给了关注网络文学参赛的读者一个交代。于是,《网逝》成了31篇参评的网络小说中唯一的入选者,入选比例为3%,远低于参评传统文学13%的入选率。《网逝》首发于盛大旗下的晋江文学城。据介绍,这篇小说10万字,参评前曾名《请你原谅我》,讲述的是因为深受网络暴力之害,两个年轻的女孩先后离世的故事。作者文雨曾做过编剧和翻译。据说,鲁迅文学奖评委们正是看中了这篇小说对社会现实的深入反思才将其列入候选的。可是有网友直言:“决不能因为《网逝》的名字上有一个‘网’字,并发表在网络上,就认为这是一部网络小说。《网逝》在本质上还是一部传统小说。”

  官方奖项向网络文学示好,网络写手对参加评奖却不大热情。《我是混子我怕谁》作者“李云龙”称作协此举纯属炒作,网络文学来势汹汹,作协被动表示接受,实际上仍鄙视网络文学。他认为网络文学不需要评奖,当前全民写作,文学作品的价值应由大众来评价,评奖只是少数评委的自娱自乐。《武汉晃晃》作者“闹市孤灯”认为点击率和下载量才是网络文学的生命,如果网络写手过分关注得奖,写作上一味迎合,将失去自由、多元化的特色。“李云龙”直言传统文学已走向虚假繁荣,作协高呼“社会影响力”,却少见获奖书成为畅销书,可见不被读者认可,沦为“内部交流教材”的作品难称有影响力。

  “闹市孤灯”对“鲁迅文学奖”本身表示了异议,认为该奖与鲁迅“愤怒”的文风并不相关,反而是网络文学以更开放自由、更张扬个性的写作方式,继承了鲁迅“嬉笑怒骂皆文章”的风格。目前占据各类文学网站排行榜的多是言情、盗墓、穿越等类型作品,给人留下不深刻、不关心现实的印象。对此,“断肠的人”说,其实网络文学在反映现实、批判现实上做得更好,相比专职写作的传统作家,以写作为副业,存在于社会各个行业、阶层的网络写手更接近“草根”生活,更关注民生热点,这样源于生活的文学作品才是好作品。《想穿就不怕遇阿哥》作者“秋水伊人”认为网络文学是大势所趋,希望“鲁迅文学奖”的这一改变能对保守的作家群体产生冲击,推动新文风的形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