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度图书畅销榜书评精粹

    2014年第二季度的图书畅销排行榜,据我报的多方权威机构的数据搜集,发现居高不下的几本畅销书依然跟第一季度差不多,比如《追风筝的人》《百年孤独》等,当然也可以从里面发现新书的身影,如严歌苓的《陆犯焉识》,随着电影《归来》的上映而重版热卖,再比如《上海作家》主编金宇澄刻画上海市井生活的巨著《繁花》,风格强劲,极具时代和地域特色,加印重版多次,销量可观,并在国内斩获不少文学奖项,可谓一匹黑马。在此,编辑特意整理出一些相关书评,以飨读者。
  
    《追风筝的人
    【美】卡勒德·胡赛尼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7月
    故事把人性的一面展露得十分详尽,说得简单些,是一个胆怯者如何成为勇士的故事。他将负疚感转化为报恩。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十分丰富,与此同时,在“解救亲情”这一过程中,目之所及,自己的国家满目疮痍,那份沉痛并非所有人能够描摹得出,因此看完通篇,你会被包裹在大悲哀和小悲哀之中,一环接一环,看得心潮澎湃同时还会为主人公曲折的心路历程所感动。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人类的某些情感都是相通的,比如亲情、爱情,所以当它们换着模样出现或出现在另一国度时,我们照样认识它。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和主人公一样有着相似的命运,从小随外交官父亲逃到美国,以充满西方和东方交糅的目光看待着这个世界,他虽然学的是医学专业,却以十分饱满而深刻的情感刻画了“失去风筝”和“追回风筝”的过程,“风筝”是阿富汗的象征,是这个国度的人民对自由与和平的期盼,然而阿富汗因其地理优势长期为侵略者所觊觎,在战争与冲突中那种向往与期盼显然是越来越渺茫,也许作者也是有心将对国家前途的冀望寄寓其中。
    一只在童年失落的风筝,尤如被雨打湿的翅膀,主人公因为心怀愧疚,才使内心充斥着沉痛感,而在他成年之后,他重新找回了那双翅膀,结局很完美,我们甚至看到他飞了起来,飞得很高,就像那只蓝色的风筝,久久在蓝天白云中翱翔着……
    点评:范典
   
   《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南海出版公司
    2011年6月
    虽然有黄先生的译本,还是购买了新的,对照后,发现新的借鉴甚多,所以质量还是可以。但说到文字流畅传神,远不及黄先生的翻译。
    因为之前黄先生的版本烂熟于胸,所以在看此版本的时候,感觉唯一翻译地比较好的地方,都有很浓的模仿痕迹,而译者为了避免这点,似乎还故意打破汉语的常规,以防止读者联想……至于高长荣的版本,见智见仁,如果不考虑所谓的增删因素(这个对一下最常见的PENGUIN或VINTAGE的英文译本就知道所谓的意思了),黄的版本是最好的。
    写这个标题,是因为众所周知的授权原因,导致一本无比重要的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新书市场没有。
    关于书本身——二十一年前初读此书,完全颠覆了一个小说热爱者对小说的认识,之前读《呼啸山庄》,已经觉得去狄更斯等甚远,但也不是孰者更高的问题,问题是谁的结构和叙述方式更能体现小说家想表达的节奏和意指,而《百年孤独》只有这样写,才能体现哥伦比亚那段历史。也正是这部书,让我对拉美文学报以更多的目光,马尔克斯可能不是那个爆炸时代最好的作家,但这部小说却是那个时代的最完美之作。他为这本小说准备了三十多年,每一句话都像是精心策划的,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对应。
    画两个姓名的家族表,再把书中的奇异事件和真实历史对照起来,其内容之庞大,叙述之灵异,马尔克斯自己都写不出第二部,想想他的《族长的没落》,他自己的作品也只有几个中篇如《没有人写信给他的上校》《枯枝败叶》等才稍可抗衡。
    点评:VANDYKE
   
   《繁花》 
    金宇澄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年3月
    汪曾祺老先生早已说过:“市井小说没有史诗,所写的都是小人小事。市井小说里没有英雄,写的都是极平凡的人。”金宇澄的小说里,便是这些“小人小事”,铺排得多了,形成很大的面,就成了众生相,而且因为有时间的跨度,书里的“道听途说”,与金宇澄个人“皮肉熬出来”的经验,就深壑浅脉的平贴在一起。你或许会觉得文字那样秘密,近乎是低到很浅表的一种叙述手法,缺少的是人物心理状态、优雅细密的各种描绘,就是人与人的交谈。这种交谈,是传统戏曲里市井俚语的碰撞,有智慧有狡黠,也有省略。省略的时候,作者就用“不响”二字,“不响”的背后,其实是有声音的,凭大家回味和捉摸。
    在如今文学创作普遍以“普通话”作为与读者交流的形态当中,《繁花》一反常态,用了地道的沪语作为创作语言,它的意义当然是非凡的。很多海派作家群中,虽然会有沪语创作的意识,却不能做到极致,还是为了顾及阅读的通畅,半将半就。金宇澄的这一次“彻底”,是完全将自己放在一个身段很低的“说书人”的位置上,甚至不用问号或引号等一系列复杂的标点符号,仅仅用到逗号与句号,其中的语调语气就只能让人自己琢磨了。以他引用的话讲,是“宁繁毋略,宁下毋高”。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