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处于“弄潮儿”的上海,则成为这个时代发生变化的“晴雨表”。清末上海地区利用方言和当时流行小调演唱“卖朝报”:“小锣敲咯噹噹,肩上招牌插一方。新出新闻卖朝报,三文二文买二张。”“卖小曲”:“唱小曲,句调熟。闹五更,十八摸,一只胡琴咿咿呀,一遍听过无还复。”正是这些“上海说唱”活动带来了上海新剧、文明戏风的风行一时。这种“上海说唱”形式一直延续到我们今天,这种说唱活动也成为上海地区一种“活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集成》作品的时代已经远离我们而去,而《集成》这份百年前上海城市馈赠给我们后世的“厚重的石印图书之礼”,希望能够唤醒我们对于昨日的记忆,同时也提醒我们更加重视并更好地传承今天仍然“活着”的上海说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