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版业持续增长逆势上扬 去年实现总产值1475亿元,同比增长7.8%

    如何在技术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既抓住信息化机遇、又守住传统出版业阵地?上海新闻出版局昨日发布了一组数据:近年来,上海新闻出版业呈现持续增长势头,2013年实现总产值约1475亿元,同比增长7.8%。把挑战当机遇,化冲击为动力,是上海出版业逆势上扬背后的答案。

    坚守主流打造精品

    中国梦、正能量、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针对去年这些热词,上海原创图书市场产生了一批关注主流话题的书籍,如《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邓小平时代》等,一直高居畅销书榜单前列。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出版重点图书选题申报”中,上海共有19家单位64种图书列选。其中,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国新觉醒》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探究》入选全国十八大重点出版物。

    既有关注当下热点的书籍,也有传承文脉的精品。去年,上海有8家出版社的31个项目列入2013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获资助总额712万元,创造了历年来上海在该领域入选项目最多和获得资助金额最多两项记录。年初,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顾炎武全集》还获得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技术创新文化惠民

    历时五年,“沪版图书内容数字化”项目于去年整体竣工。这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的沪新版书籍中有保存或再开发价值的近5万册的图书,有了数字化的“姊妹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等多家出版单位的数字化图书已产生盈利。如《大辞海》、《中国通史》、《资治通鉴》、《话说中国》、《新文学大系》等一大批高质量图书,如今能以更快捷、更轻便、更迅速的方式供读者阅读。

    去年,全市中小学教材实现绿色印刷全覆盖,建立教材绿色印刷的长效管理机制和专项检查制度。上海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介绍,沪上许多本土印刷企业目前已将绿色印刷的概念扩大到环保制袋、精细包装和裱糊礼盒等业务上。

    上海出版业还致力于推动全民阅读的广泛开展。去年,上海书展、ChinaJoy落户上海与“中国最美的书”评选均迎来10周年,再加上首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上海国际印刷周等,数百家单位和企业、上千位名家、几十万种读物、近百万名读者齐聚上海。今年,这些盛况将继续升级。

    民间资本有序进驻出版业

    近十余年来,非公出版企业已成为上海文化出版产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们逐渐建立了较为固定的组织和机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人员配置日渐齐全,管理逐步走向正规,经营上也由最初的原始积累逐步形成了具有可观经济实力的经营实体。

    据上海新闻出版局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上海民营出版公司约计150家,从业人员约4500人左右,年出版品种约计10000种左右。注册资金数千万、年编制图书数百种至一千种,销售码洋数千万至上亿的较大规模民营出版机构有十余家。如上海九久读书人连续引进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勒克莱齐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作品系列;浦睿文化推出的于涓作品 《此生未完成》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邀请朱赢椿设计的 《一个一个人》被评为2012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等。

    在网络游戏及出版领域,2012年上海有227家网络游戏企业,民营网络游戏企业共215家,注册资本总额33亿元,分别占上海网络游戏企业和注册资本总额的94.7%和91.6%;而在上海目前从事网络文化经营活动的4836家企业中,90%以上也为非公经济企业。激发民营资本活力,补充体制内出版单位的弱势,民间资本的有序参与将为丰富出版业主体作出更多贡献。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