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说,自己和孙颙年纪相仿,但却是两代作家。王安忆回忆起1970年代,在文坛已经小有名气的作家孙颙、王周生、张抗抗等,在她母亲茹志鹃带领下去大庆采风。而当时,王安忆还在徐州的文工团。火车经过徐州稍有停留,王安忆在徐州站看望母亲,“我感到凄凉。我在外地,他们走上文坛,命运如此不同。”王安忆还说,她母亲为此还一直觉得自己的女儿怎么没有孙颙这些年轻人争气,“当时我母亲挺失望的,她身边的年轻人都很优秀,她觉得我只想着个人的事情,比如恋爱什么。”在一旁的孙颙开玩笑说,“现在我知道你当年为什么写《本次列车终点》了,你想着我们这些作家该到终点,你们来登场了!”
孙颙等作家在1970年代以写知青生活的作品进入文坛,王安忆说,“文革”结束,新时期文学到来,这些作家该去适应新的状况,所以他们的写作状态也发生了变化。“孙颙这一批作家有些就被边缘化了。”王安忆说,因为这个原因,她把一些和孙颙同一批的上海作家也请来参加这个活动,“但他们其实还在写作。”
过去两年,孙颙相继出版了《漂移者》和《拍卖师阿独》。1974年开始写作的孙颙昨天说,“我的写作从写自己开始,然后往前走,写不熟悉的人或故事。”孙颙的写作从知青生活开始,和他同时代一起写知青的作家还有叶辛、张抗抗等,这段知青写作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中期,“我们这些作家都从农村回来了,这一块知青写作就不复存在了,所以叶辛写知青留下的东西。我没有他这样的本事,所以开始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到了最近的这两部长篇小说,孙颙开始转入到了不太熟悉的人和事,“我这样写作的人,如果完全没有生活经历就去写,是不行的。完全无中生有的,我编不出来。”
在互动环节,大部分时间都是孙颙当年的知青、战友、同学在谈论他们的往事。当有读者问起作家写作与这个时代的关系时,王安忆回答,“我们这些小说家,一定是落后于时代的,千万别妄图引领时代。我们永远是落伍者,但落伍的东西,也世事难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