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懿:用幻想为儿童文学守门

    “国外的小孩子到了八九岁,父母还会跟他们一起读书,我想,既然我们希望家长和孩子分享阅读,就不能写出一本让成年人觉得浅薄无聊的书,这无助于培养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的习惯。”彭懿希望自己的书能触动大人。今年,一位大三的读者在彭懿的微博上留言,说自己小学一年级读了人生中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彭懿的《星虫》,至今都铭记那种心灵的震撼,也至今感谢他。这段留言给了彭懿很大的触动,“一个作家一生中会写几十本书,但你必须知道,你写的某本书对某个孩子来说,可能是人生读到的第一本书,所以我写每本书都是毕恭毕敬的,怀着敬畏之心。”彭懿说,这就是他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写几万字的原因,他希望《我是夏蛋蛋》这样的小说,读过的孩子一生都不会忘记。“那种阅读带来的快乐,那种理解一个好故事的快感,会深深烙印在孩子心里。对我来说,写好儿童文学是一种挑战,儿童是不可以糊弄和应付的,这也应当是身为作家的自律。”

    幻想小说就是成长小说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提起“幻想小说”这四个字,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沉迷”这样的字眼。彭懿玩笑说:“要是孩子‘沉迷’于幻想小说,我倒觉得是好事。儿童文学的起源就是幻想小说,所有孩子都会自然而然地喜欢幻想类作品。”他进一步指出,很多人误以为幻想小说天马行空,和现实毫无交集,“其实不是的,幻想都是现实的投影,你不可能写出一个真正超出现实的故事。即使《魔戒》这样的作品,读者也能在身边找到其中人物的影子。”彭懿的小说,很多是神话中经典英雄的模式,即离家——征服敌人和困难——归家,“我希望我笔下的小主人公也能够鼓起勇气,克服困境。80%以上的幻想小说都是成长小说,孩子在读一本优秀的幻想小说的时候,他会与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这么说来有点像是角色扮演游戏,当孩子在书中读到小主人公如何克服困难,其实就是对未来成人后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预演。”幻想小说在孩子们成长中还能发挥另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启发他们的想象力。“阅读幻想小说就如同让孩子的思维做伸展运动,延伸他们心灵的边疆。我们常说中国的孩子想象力不如国外的孩子丰富,但一提到阅读,一些人又反对幻想小说,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如今,科幻小说终于开始在中国热起来,而在国外,科幻一直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图书种类,幻想小说也一样。彭懿说:“二三十年前,幻想小说这个概念在中国还不存在,现在已经非常普及了。而且,原创与引进的优秀作品也越来越多。”在彭懿看来,有些中国家长反对孩子读幻想小说,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有些作品写得确实不够好,格调不高,想象力贫乏,另一方面则是家长本身没有读过类似作品。“问一问那些读过《魔戒》和《哈利·波特》的80后家长,如果他们的孩子去阅读这些作品,他们会反对吗?一定不会。50、60后的那一代大人不知道什么是幻想小说,从没有读过,顶多是陪孩子看几场改编电影,就以为自己全然了解了。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在彭懿心目中,幻想小说甚至不一定有很显著的特征,很刺激的幻想。“实际上,很多幻想小说的幻想成分很少,只不过讲了一个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内涵是极为温馨、平实的,仅仅是把孩子每天都在做的梦描绘了出来而已。我相信很多家长读了《我是夏蛋蛋》,他们会恍然大悟——原来幻想小说也可以是这样的。”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才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如果只读教材教辅,会对社会缺乏认知,孩子的视野也会狭窄,将来孩子也不会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就算发条短信都会干干巴巴的,索然无味。”他说。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