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与一个国家的国民塑造

    读+:哪一类读者反馈会让你非常感动?
    叶永烈:《十万》再版时,很多编辑、专家都跟我说,“我们是看着《十万》长大的。”写第一版《十万》时,我才20岁,还是一个学生,但有的人看了这样一套书,最后成了院士。
    还有第三版出版后,当时有读者来信,询问“银镜反应”的具体配方。我开始感到很奇怪,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时候,镜子还是限量供应,很多人买不到。一些农村读者,因为结婚要打大衣橱,便一遍又一遍来信找我要配方。

    “用文学的语言说科普”   

    读+:第六版中,有百余位两院院士出任编委会委员,数十位中国第一流的科学家担纲分卷主编和副主编。众多院士的加盟,给《十万》带来了什么?
    叶永烈:尽管新一版的《十万》中,请来了非常多的院士加盟,但作为一本少儿科普读物,《十万》并不走院士路线,仍是以科普作家为主。700余名作者队伍中,至少有20余位是来自科学松鼠会等组织的民间科普作家,他们文风活泼,富有趣味性。
    在我看来,院士的加盟主要起到一个把关的作用,比如出版前审阅提纲,出版后审稿。科普作品的作者应该是杂家,而不一定是专家。
    读+:我们一般认为,《十万》是针对小朋友的科普读物,但是,作为编者,你是否希望这套书成为老少咸宜的读物?
    叶永烈:这么多年来,《十万》的读者对象一直很明确,即小学高年级到初中文化水平的人群。“文革”版的《十万》,把读者对象定义为成年人,因此在内容上也偏重生产技术性的成人科普。总体来说,《十万》主要是针对小读者的。但一本书写得好,写得具有趣味性,小孩能看懂,大人自然也会喜欢。
    读+:《十万》经久不衰的奥秘在哪?
    叶永烈:我觉得在于《十万》的趣味性,我们始终保持“用文学的语言说科普”。很多科学作品,强调科学的深度,比如霍金的《时间简史》,要大学物理系的水平才能看得懂。《十万》在尽量避免这一状况,更多的强调科学知识的趣味性、文学性和故事性。比如我写“隐身飞机”那一章,就是先从英国的《隐身人》小说写起,孩子们读着读着就被吸引,也就弄明白了“隐身飞机”是怎么一回事。

    链接

    除了《十万个为什么》,还有一些出版物,也致力于形成国民的基本知识结构,体现出培养现代国民的国家意图。

    新华字典:新中国出版的字典

    新华字典,顾名思义,就是新中国出版的字典。《新华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从1953年开始出版,经过反复修订。原由新华辞书社编写,1956年并入中科院语言研究所(现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新华字典》现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历经几代、上百名专家学者10余次大规模的修订,重印200多次,成为迄今为止世界出版史上最高发行量的字典。《新华字典》第十一版于2011年7月出版发行。

    辞海:毛泽东提议修订

    《辞海》是以字带词,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1915年,中华书局开始编纂《辞海》,1936年初版于上海。从1936年到1949年的14年间,《辞海》的各种版本销量累计超过100万部。
    1957年秋,毛泽东接受《辞海》主编人之一舒新城的倡议,决定修订《辞海》,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上海。1959年夏成立辞海编辑委员会,1965年公开发行。
    根据上海辞书出版社统计推算,《辞海》在1949——2009年间总销量超过600万部。2009版《辞海》由夏征农、陈至立担任主编。其篇幅较第五版略增,总字数约2200万字,比1999年第五版增加约10%。

    现代汉语词典:国家立项

    《现代汉语词典》是中国首部权威的现代汉语规范型词典,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丁声树曾先后主持工作,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该词典1956年由国家立项,1958年6月正式开编,1978年正式发行第一版,至2012年先后共发行六版。曾获国家图书奖、国家辞书奖等,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现代汉语词典》总结了20世纪以来中国白话文运动的成果,第一次以词典的形式结束了汉语长期以来书面语和口语分离的局面,第一次对现代汉语进行了全面规范。它的两任主编吕叔湘先生和丁声树先生均为享誉中外的语言学家。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