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你画的东京地图——《东京迷上车——从橙色中央线出发》序

    第二种则是地面上设的JR各线以及各家私铁的路线图。东京人认识方向时候用的就是这一种。毕竟,在看不到天空的地下隧道里,不可能知道东南西北,除非你母亲是鼹鼠。天上有了太阳,能看到外景,就好说话多了。
    你在东京单独上街,最好随身带有这两张交通图。

    小狗型都市

    现在,概说一下东京地理。
    东京是一千二百万人生活的大都会。跟其他国家的首都比起来看,比北京、纽约、伦敦都多出六成以上。
    总面积达二千二百平方公里;东西大约有九十公里长,南北则有四十公里宽。本地小朋友学故乡地理时,老师告诉他们说,东京的地形是“头在西边,尾巴在东边的小狗型”。
    市区占小狗的下半身,以皇居(原江户城堡)为中心,一共分为二十三个“区”(千代田区、中央区、港区、涩谷区、新宿区……),大约八百万人居住。小狗躯干部则为郊区,分成二十六个“市”,人口日益增加中。它头部主要是山林;这儿和南方海面上分布属于东京都的五个“町”和八个“村”。

    不同特色,不同文化

    前边提到的第二种交通图,除了“区”部以外,还包括西郊“市”部(用旧地名,亦称为多摩地区),以及东邻千叶县、北邻埼玉县、西南邻神奈川县。
    日本首都圈,往往简称为“一都三县”,指的就是东京都以及三个邻近县,总人口达三千万。看第二种交通图,就容易理解:从整个首都圈,人们每天搭各条铁路往中心区——全国政治经济的心脏部——上班、上学。他们白天的活动主要靠第一种交通图上的地铁网。到了晚上,大家又坐四通八达的铁路回周边地区去。
    虽说一样是首都圈,但每条铁路沿线都有不同的居民文化;除了各地独特的历史外,另一个原因是各私铁公司开发了沿线的郊外住宅区,公司老板当初的想法至今反映在各住宅区的风格上。
    比如说,由涩谷向西南通往横滨的东急东横线、田园都市线沿线,充满着明朗、洋气的中产阶级气氛;因为横滨是早年的开放港口,好比是日本的上海,外国事物进来得比东京早。至今东急沿线保持着“摩登”的印象,常作流行连续剧的背景。
    再北边一点,由新宿通往箱根温泉区的小田急线,则有高尚华丽的教育气氛,因为沿线有成城学园等标榜自由主义的私立学校。同样由新宿往西的京王线,虽然也有教育气氛,但是比较而言刚健质朴。
    西武新宿、池袋两条线的形象则低调得多。除了西武狮子队棒球场和游乐园以外,沿线没甚么特点,主要为学生、单身上班族提供廉价住宿。
    至于由池袋往西北的东武东上线,以及由浅草往日光的东武伊势崎线,在其他地区的东京人看来,是农村人来首都时候利用的铁路。沿线风气保守加上土气,地价、房价也相当便宜。最近,一部分东武列车开始经过地铁网络开进东急线轨道上去,由于双方的沿线文化非常不同,两边居民都感到非常别扭。
    这里提到的东急、小田急、京王、西武、东武各公司,除了办铁路、开发住宅区以外,也都经营百货公司和超市。沿线居民每天在站前超市买东西,周末坐电车到总站逛大楼内百货公司。
    各沿线居民平常利用的商店不同,结果打扮出来的风格也不一样,因而进一步加强各线生活文化之间的区别。
    日本第二城市大阪也有同样情况。阪神、阪急、近铁、南海等各私铁沿线地区的气氛都非常不一样,各有各的特色。

    生于中央线,长于中央线

    我的个人地图上,有橙色的横线条,乃JR中央线轨道。我的东京是沿着这条铁路细长分布的。
    中央线的起点是东京站,以横倒S字形穿过市区后,由新宿一直往西到高尾,乃总共有三十二个站的通勤路线。全长达五十三点一公里,其中二十四公里(中野—立川)是用尺画的一条直线;在全日本是仅次于北海道室兰本线,第二长的直线铁路。
    日本有首儿童歌曲叫《铁路永远延续》。中央线的轨道也并不是到了高尾就结束的,反而是经过甲府、松元等地,一直延续到名古屋去。不过,东京人所谓的中央线,只包含橙色“快速”疾驰的五十三点一公里而已;至于长途列车走的部分,则称为“中央本线”。
    JR是以前的日本国有铁道(JNR),一九八七年私营化以后才叫作JR。不过,中央线最初也是私铁公司甲武铁道,一八八九年在新宿—立川间设的路线,直到一九○六年才被国有化的。
    也许跟早期历史有关,中央线至今有与众不同的风格。比如说,出版、影视界很多公司、工作室都选择设在这里。江户时代的官方学问中心地(御茶之水),明治以后继续吸引了各时代的文化人,二十世纪后半曾作对抗文化的首都,至今保留着波西米亚文化气息。
    我偶然在沿线出生长大,直到今天还住在沿线。每次搭橙色列车往中心区,都从车窗看到三十年前毕业的小学。老公从大阪来了东京,做了沿线居民以后,沿着铁路搬来搬去,二十多年没有离开过这条线。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