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不老

  读任溶溶的《浮生五记》,就好像对着晶莹的圆月,喝下一杯醇香的老酒。又仿佛静坐在清澈的湖边,俯视历史风云投射的倒影。很难想像,如此充满情趣的文字,竟是出自一位年届九旬的老人之手。

  任溶溶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他创作的《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翻译的《木偶奇遇记》、《长袜子皮皮》、《精灵鼠小弟》等等,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和心灵读本。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年近九十仍笔耕不辍,给读者奉献了这本《浮生五记》。该书由他所供职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收文凡135篇,分为《师友记情》、《弄墨记快》、《听戏记趣》、《品食记味》、《往事记略》五辑。这些“杂格龙冬”的文字,给读者呈现了一位可敬、可亲、可爱的老人形象。

  书的副题是“任溶溶看到的世界”。正如孩子眼中的世界纯净美好,任老带给我们的,也满是童心童趣。他把女儿的名字据为己有,用作自己的笔名,以至常常造成混乱(《我叫任溶溶,我又不叫任溶溶》)。小时候,因为小狗被家人宰杀,气得连晚饭也不吃(《蛇肉和狗肉》)。读到这样的篇章,怎能不让人抚掌大笑?我尤为感兴趣的是他记事怀人的文章,提到那些恩重如山的师承前辈、苦乐相伴的同事朋友,他总是满怀思念、心存感激,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视若珍藏。至于他给予后来者的帮助,却不置一词、云淡风清。在他身上是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精神的。 

  任老的童真不是那种不谙世事的懵懂,而是历经世事后的积累沉淀,笑看风云后的洒脱从容。他经历过山河破碎、家国离乱的战争岁月,人鬼颠倒、礼崩乐坏的非常年代,住过牛棚,下过干校,写过检讨,挨过批斗……尝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政治的摧残、人性的倾轧令多少人随波逐流,甚至助纣为虐,然而,他却能在一片污淖中独善其身,始终对人、对这个世界怀着真诚与善良,以一片童心作为最后的坚守。对比任老,时下某些见利忘义、道德沦丧的国人怎能不感到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这本书的封面绘有任老的漫画头像,也是我所喜欢的。任老满脸笑容,双眼眯成了一条缝,两颗大门牙不经意间从嘴里露出,一副“老顽童”的模样。岁月沧桑、人生苦难并没有磨灭他的乐观心态。正是这样一位怀有赤子之心的世纪老人,写下了那些充满童趣的文字。刘绪源在前序中说:“几乎每篇出自他译笔的作品,都充满童趣,一念开头,就会有生机勃勃的感觉扑面而来,让人欲罢不能。”用这段话来评价任老的作品,是客观公允、恰如其分的。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