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出版怎样的数字化教材

    作为传统出版进入教育产业切口

    数字出版在人们潜意识里仿佛是专门为终结传统出版而生的“终结者”。但在教育出版领域,数字出版和数字化教材却是传统出版切入到教育产业领域的一大机会。因为就像前文所讲的那样,数字化教材不是任何物理意义上的“书本”,甚至它也不只是个软件、硬件相结合的系统,它更像是一种方法或者模式--能够在数字环境下,通过一系列的设备,为整个教学过程提供数字化的内容资源支持,满足现代教育对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跨时空共享的要求。所以,当利用数字化教材打开了课堂教学这个核心和上游之后,整个相关下游产业都会发生一次洗牌重构,尤其是中小学自主评测、在线一对一教育培训、在线职业考试题库、网络公开课、网络微课程等市场,均会随之发生重大的改变,产生更多的机会。教育是人们最基础的需求之一,因此教育市场一直有“红利”存在,我们期待着通过数字化教材为切入口,开创颠覆性创新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撬动起整个教育市场。

    研发要基于出版社可控范围

    编辑是图书生产的核心。进入数字化时代,这个作用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加突出。必须要有合格的专业编辑,才能充分了解课标、了解教学、了解学科、了解数字技术、了解教学过程真正的样子,才能组织起有效的数字化教材研发流程。因此,数字化教材的研发应该在出版社可控制的工作流程中。数字化教材研发过程最坏的方式,就是采用简单的“内容授权+技术外包”的做法,这对于出版社来说就是完全丢失了控制力,不但对出版社的商业利益带来巨大的不确定因素,更容易对自身品牌造成损害。当然,出版社如果要想承担数字化教材的研发任务,那么它对自身的工作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就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在数字化教材研发过程中,应成立一个以项目制为核心的研发团队。这支团队以社内编辑为核心--包括原来的纸质教材编辑,再加上技术人员和“跨界”型人员;还要组织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的代表参与;更重要的是吸收一部分教师提供教学经验并作为“关键用户”。然后这个团队在原纸质教材主编和编写者的指导下,进行数字化教材的策划和内容构建,再由技术人员和“跨界”型人员进驻技术公司落实产品的制作。

    (作者系湖南教育出版社编辑)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