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出版怎样的数字化教材

    教育出版,传统出版中最大的一块蛋糕,一个被认为是继游戏、网络购物之后,下一个能通过数字和互联网技术呼风唤雨、大获成功的领域,是一个充满了“钱途”的领域。于是,政府部门、教研机构、名校名师、科技巨头,当然还有几乎所有的出版单位,都大张旗鼓地声称要全力进军教育数字出版领域。各方依托自身或是内容,或是技术,或是师资,或是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构建了众多的模式。这导致了教育数字出版市场在没有标准、没有规范甚至说没有真正成型的情况下,却已经散发出了“红海”的惨烈气息。
    在教育数字出版领域中,最重要的一个板块当属数字化教材,对于以传统纸质教材出版为支柱的教育出版社来说,一时间被数字化教材这股滚滚大潮所包围,看着别家出版社都如火如荼地进行战略规划、项目申报、投资、扩张时,有些出版社不免感到如坐针毡,人心惶惶,好像如今不急着去申报个数字化教材项目,不忙着去搞个数字化教材产品,就落伍了,就跟不上时代了,下一波企业淘汰和人员失业就必是无疑了。在这种人云亦云的风潮中,我们被焦虑和恐慌蒙住了眼睛,对更重要的问题却视而不见。这个问题就是--我们需要出版怎样的数字化教材。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有不同的回答,笔者从一个教材编辑的角度上谈一些看法。

    必须能够面向教学过程

    教材,和一般出版物相比,在“阅读”或“使用”上有很大的不同。教材是受到教学过程控制的,是一个按计划、有要求、受控制的过程,是教学过程的特定环节或步骤,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载体,是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因此,那些脱离了实际教学过程的产品,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些“展品”而已。
    笔者在教材编辑的岗位上有7年的工作经验,深知每本教材的来之不易,纸质教材是教材专家、教师、编辑们的心血之作,在结构、内容,以及与教学过程的整合程度上,可以说都是高质量的、稳定的。所以,在进行数字化教材研发时,要多思考怎样利用好这笔重要的财富。那些撇开有丰富教学实践积累的纸质教材,在内容上仅依靠个别经验,就试图开发完全“原生”的数字化教材的做法,对于一般的出版社来说是不明智的。
    但是,那种简单地对纸质教材的电子文件做粗浅加工,笨拙地链接一些“教学资源”而制成的所谓“数字化教材”,也是不足取的,这样的产品既不能体现出技术对个性化教学带来的变革与提升,更不能实现教学信息的跨时空、跨平台共享。因此,数字化教材的研发应该以纸质教材为基础,充分利用纸质教材出版的丰富经验和资源,在对教学内容充分结构化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教学过程环节的“细粒化”分解、管理和控制,达到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教材和教学过程的真正革命。

    需要做到“云”出版模式

    数字化教材中的“教材”二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物理意义上的“书本”,进而认为其一定要“封闭”在一个固定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中,对于少数好大喜功的政府部门来说,采购软件和硬件更是“立竿见影”的政绩。这些误解使数字化教材显得“身价”高不可攀,更让人对数字化教材的发展方向产生了误解。
    当然,数字化的教学平台、各种教学软件和硬件,是数字化教材赖以存在的基础。但现实中,软件、硬件的创新力度和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同时加之我国区域发展的较大不平衡。因此我们不能抱着“固化”数字化教材的想法,而是要认识到数字化教材的存在形态是在不断变化中,它应当随着软件、硬件的迅速发展和我国不同的区域发展水平而不断去创新和适应,因此在具体研发技术的选择上,应该选择可以跨平台、跨操作系统、对软硬件要求小的技术手段(如HTML5等),这是让数字化教材主动适应不同软件平台和硬件环境较有效的做法。极端一点说,数字化教材向软硬件环境提出哪怕一个需求都是过分的,它理应做到与软硬件平台无关,达到一种“云”出版的模式。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