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编年史》:刻印人类科学进步足迹

    满足需求填补空白

    “出版这部《科学编年史》,既符合我国公众对普及型科学编年史的需求,又可起到填补空白的作用。”

    “国内已出版过一些科学年表或者科学大事记,但终究不能等同于正规的编年史。”王世平告诉记者,当初策划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通过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了解科学发展史的普及型读物。“按照历史本来的顺序回顾、概括人类的科学活动,最能体现人类科学发展的历程。”王世平说,在选题论证阶段,该社已经考虑到这样一个出版项目将投入巨大的人力与物力,但它对科学普及具有极大价值,故该社仍下决心支持其出版。

    谈及《科学编年史》的特点,王世平将其概括为:领域广泛,规模庞大;形式新颖,视角独特;编排周全,条目清晰;图文并茂,彰显人文。“作为一部科普类的编年史,在编排时我们充分考虑到要方便普通读者查阅。”王世平说,该书的正文以年份为序编排,附录分别为学科词条总目(按学科编排)、人名索引、人名中外文对照表和主题词索引。“读者不仅可以按时间顺序概览科学发展的全貌,而且可以通过各种分类索引,专项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的整体发展历史,更可以查阅一个时期的科学发展历史。”

    《科学编年史》选取图片1000余幅,包括人物图、实物图、场景图、模型图等,与条目文字相互呼应。王世平认为,全书选取九大领域的30位科学大家(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达尔文、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以科学小传的形式作额外介绍,更凸显了科学发展进程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色彩。

    “这部书以时间为序划分为7篇,每篇有独立扉页,扉页上有科学名言。这样的表达形式,让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人文性。”王世平说。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