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位作家,15个“好人”,15篇报告文学,15个动人的故事,构成了这本感人的书。 金杨社区地处浦东新区杨浦大桥东侧,面积8.02平方公里,实有人口21万,下属48个居民区,113个基层党组织,是20世纪90年代上海首批居民动迁导入区,有着“90年代看金杨”的美誉。《金杨好人》中的主人公,是经过社区居民投票选出来的15位“金杨好人”,他们来自金杨社区各个单位,其中既有军工厂舰艇潜艇的修造工程师、“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后代、参加利比里亚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士兵、守护社区一方平安的社区民警,也有见义勇为的职工、为人师表的教师、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 既有在职的白领、退休的居民,也有在家创办心理咨询热线的残疾人,社区的“小巷总理”等,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成鲜明的个性,呈现出多彩的生活画卷与阅读的趣味性。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好人”所做的事情绝非是一朝一夕的行善乐施:一位小区的清洁工365天,天天出勤,风雨无阻,在收入比较低的情况下,已经坚持12年;靠“啃老”创办心理咨询热线的残疾居民,断然拒绝电信机构要求与他合作收费分利的机会,坚持免费咨询已超过13年;社区民警为促进入狱人员的改造,关心帮助一个囚犯的女儿从中学到大学到就业,长达12年;负责修理潜艇舰艇的副总工程师入行已经34年,年过花甲还未成家,始终无怨无悔……这些高贵的品德和情操正是中国社会基层所需要的。也因此,《金杨好人》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