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文古籍“家底”终于摸清了,耗时20年的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基础性工程、现存汉文古籍总目录《中国古籍总目》,近日由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至此共5部26卷目录全部出齐。
据介绍,《中国古籍总目》于1992年被列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重点规划。20年来,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11家图书馆先后参与编纂工作,全国近百位各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审稿。
中国大型图书的编修,历来就有官修与私修两个传统。《中国古籍总目》编纂的组织形态体现了这两大传统各自优势的结合,可以归结为:国家规划,高层决策;学术为本,专家负责;打通学界、图书馆界、出版界三界畛域,汇集海内外各科学术英才于一队,充分调动了各方资源。
《中国古籍总目》吸收了古代文献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迄今最大规模的调查与著录,第一次摸清我国的古籍家底有20万种。共分经、史、子、集、丛书等5部,收录了各种古籍的书名、卷数、编撰者时代、题名、撰著方式、出版者、出版时间地点、版本、批校题跋以及主要收藏机构等信息,旨在反映中国主要图书馆及部分海外图书馆现存汉文古籍的品种、版本及收藏现状。
“家底”清则方向明,作为第一部全国古籍收藏总目的《中国古籍总目》,具有重大意义,就其性质而言,堪称与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丛书综录》、二三十年前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相媲美,三者交相辉映,中国图书馆目录事业都将因此而获益无穷。不仅如此,《中国古籍总目》的意义还在于,它开创了新世纪图书馆目录事业的一种新模式。同时,站在保存民族永恒记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高度,《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出版对于新时期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也具有重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