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界唱响学术规范

  与国际接轨,成为加强学术出版规范的又一需求。浙江大学出版社副编审石国华表示,加强学术出版规范是国内学术出版“走出去”的必然。为了吸收国外前沿、重要的学术成果,我们会引进国外的学术出版著作。如果国外的学术著作出版非常规范,而国内的著作却在这方面有欠缺,便会失去与国际接轨的资格。石国华介绍说,浙江大学出版社严格参照实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制定的规范以及国际通行的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如《芝加哥手册》等),从制度上确保与国际接轨。

  以制度抓规范

  “‘好酒也怕巷子深’,这话也可以应用到学术出版工作中。”李红表示,人大社历来重视学术图书的出版,多年来,出版了一系列水平高、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如上世纪的“清史研究丛书”,现在仍在不断有新的作品加入。而大型丛书“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更是汇集了当代哲学、历史、新闻、经济等多个学科的优秀的学术著作。就学术分社而言,首先,在选题方面,除了坚持每年的选题战略研讨会和每月的选题论证会,有取舍,抓精品外,为了更好地把握书稿的学术质量和学术价值,人大社建立了哲学、历史等学科的专家评审团,对于相关学科的学术书稿进行匿名评审,一本书稿至少有两名专家的评审意见,才可确定该书稿是否可以进入编辑出版流程;其次,在人员方面,人大出版社实行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两种专门的工作岗位,这样有助于策划编辑集中精力与学界前沿的沟通交流,同时出版社对策划编辑进行各种类型的培训,例如请出版界优秀的策划人举办讲座,鼓励策划编辑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了解业界动态,加强自身的学术修养,培养自己对学术新动态的敏感度;在编辑出版方面,强调文字编辑对书稿审读的责任心,除了国家的相关规定以外,出版社有自己的编辑加工规范,并要求他们掌握严格的编辑规范。

  李锋介绍,科学出版社早在1964年就组织力量编写了《著译审校手册》的内部资料,1978年进行修订,编写了《著译审校手册》(第二版),1984年出版了《校对手册》(第二版),1994年出版了《著译编辑手册》,2003年组织编写了《文案编辑工作指南》(内部资料),2004年组织编写并出版了《科学出版社作者编辑手册》,这些图书对培养编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在业界也产生了良好的反响。社里根据国家和总署的相关出版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学术著作出版的规范和质量。今后,科学出版社将积极参与总署关于学术著作出版规范标准的制定工作,并进一步对学术出版提出严格规范要求。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