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见惯亦平常(《纵横》后记)

    这个故事完成的时间是2006年1月10日凌晨,用时大约九个月左右,具体开稿时间居然记不得了。而后期修改也用了近半年时间,共计二十八万字。无论是写到最后,还是修改到最后,都感到精疲力竭,若是明天不上班多好。

    这个故事,谈的是“人工智能”,“历史名将”,“生命尊严”方面的问题。相对来说由于历史名人、历史名城在本文中多如过江之鲫,历史就变成了文中的第一主题。我自己有时候也想,或许这个故事就叫“名将”也不错。但其实不是,在这个故事里面,我思考的最多的还是“生命”存在的问题。

    文中华天晴、风吹雨、天意,原本是三个主角,在第二稿修改的时候,我把“天意”秦王和风吹雨合并成了一个角色,这样整个故事的串联会相对更为紧密一些,从构架来说更加成熟一些。有时候也想过,这样全文修改,会否破坏原本的文气。但我想目前为止,所有的故事都是尝试,要想写出心中最得意的小说,那还为时过早。所以任何有意义的尝试,都要努力去进行。

    全文通过华天晴贯穿始终,而风吹雨的悲剧角色是从一开始就定下的,风吹雨这个人物在二稿三稿之后笔墨已经不少,人物亦逐渐丰满,初步具备了自己的锋芒。虽然写到最后,依然感到对不起他,但笔下的人物若有感应,相信会原谅我。

    记得很多年前,人们就在谈论电脑的智能化,但到目前为止,智能电脑人还是只能在科幻小说里面出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作这样的假设,我个人是非常相信,有一天智能程序终会获得他的生命。因为很多事情是你无法解释的,正如你无法解释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记事,人的灵魂究竟是什么一样。电脑亦会有尊严,电脑终有一天也会要求自己的生存权。虽然这一天,如今看来还一点可能性都没有。

    而这本书中另一个重头戏,就是我们华夏的五千年历史,是啊,那么多英雄豪杰作为普通人物出场,是否有些奢侈?那么多的诗句不停贯穿在各种打斗中是否有些奢侈?我个人而言,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已经深深沉迷于这个故事的创作中,乃至在年底收尾未完成的时候,吃饭游戏都变得没有滋味。那么多猛将,那么多的能臣,那么多的诗人……我们的国家是如此的伟大,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让我想起那雄浑的历史,常常有种痛哭的冲动。我在文中决不会轻易侮辱任何的古人,每个人都有他时代的立场,每个人都有他所处国家的立场。在这个英雄见惯亦平常的故事中,我尊重每个人物的立场。

    有人说,或许是我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导致那么多古人出现,却让人感觉笔墨用得多不够重。这一点上,我想我的初衷就是,用无数的名人作为各个场景的过场人物,以此来体现中华五千年的厚重,这些跺一跺脚天下震动的人物,原本就是在历史上以小人物的形象登场,然后逐步走向前台的,而他们在这个故事里面要起的作用,只是为了更好的注释历史,衬托主角而已。

    华天晴原名华鹏举,“华天晴”只是网络ID,但为了行文方便,最后哪怕是在现实之中,我都没有让他用回最初的名字,我想这个只是小节吧。他在“纵横五千年”是一个英雄人物,也许他在平时生活中,只是一个普通人。世界上常常有这种事情发生,看似普通的人换了一个环境,就会发出难以想象的能量。他在虚拟世界中如此受到眷顾,注定了他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虽然主角通常都是英雄人物,但我依然很欣赏他的一些作为。

    在第三稿的时候,接受朋友意见增加了一些相关爱情的段落,使得颜泪儿这个人物变得生动了起来,虽然这些段落还是不算多,但也算是有趣的尝试。

    这个故事里面还有一个隐藏问题,即谁才是古今第一高手。项羽、白起被放到最高的层次上。古今第一诗人李白,第一猛将项羽,第一统帅白起,第一帝王秦始皇,就是没有写第一美女。战争让女人走开,在最终十万字中,充斥着战争等杀伐剧情,很抱歉我再难加入哪怕一到两个古代美女了。算是本文的一个缺陷吧。

    后记向来都是自言自语,这已经成为我每个故事结束时的习惯。这个故事还将不断修改,每次重大修改之后,后记也会相应增加。最后,我想说的是,本书是非常好看,非常上进,非常让人回味的作品。谢谢你看完我的后记,相信你也看完了全文。

    创作之路永远不会停止,华夏五千年,你我在缅怀前人的同时,亦当努力留下自己的印记。
                                                                           君天
                                                                     草于君天阁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