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新开求“悦读”——不再满堂皆书 强调人书互动 引入影院抱团

    重新装修后的大众书局昨天在福州路高调开张。这个店堂设计追求像读者“自家书房”的书店,将成为上海目前唯一一家24小时书店。

    无独有偶,记者获悉,博库书城正紧锣密鼓地在店内建造一个4D影院,上海书城淮海店将在8月以阅读体验书店的新业态回归……模式虽不相同,但都不约而同地从书店的传统布局“开刀”,注重读者的感受,在服务上做文章。不难看出,一度步履艰难的沪上实体书店正在积极以创新自救,用大众书局经理助理董谌的话说:“我们对书店传统经营模式的创新,是希望让更多读者重回实体书店。”

    创新一:不关门的书店

    2005年,大众书局全面接盘思考乐书局后,就在福州路上不温不火地开着。渐渐地,原先整整两个层面的地盘被其他租客蚕食,前来购书的顾客越来越少。为此,大众书局下决心“变脸”,高调喊出了“24小时不关门”的复业宣言。

    2003年,思考乐书局浦东店就推出过24小时服务,很快亏损关门。有前车之鉴,大众书局此举何意?对此,董谌谞并不掩饰:首要目的是夺人眼球,成为市场上唯一的一家,但最重要的“是开辟一个平台,聚集起一个对阅读有兴趣但在夜晚没有一个比较合适阅读场所的人群”。

    在带有浓郁石库门风格的新店内,没有密集的书架和书堆,一排书柜和几只矮柜,看上去更像一个书吧。董谌告诉记者,陈列太多的图书会给读者造成压迫感,与书店休闲舒适的氛围不符。“现有的图书只占改造前的四成,我们求精不求多,主打艺术、人文、设计类书籍。”

    600多平方米的书店有200到300多平方米 “留白”,晚上,这些留白处则变身“阅读沙龙”,每个人都可以坐坐,翻翻书,或者听一场讲座。董谌坦承,前期肯定会有压力,甚至会负增长。“但如果这样做能让文化的力量体现出来,会有更多人理解我们。”

    创新二:处处感受创意的书店

    “新的上海书城淮海店,将不再突出传统的书架陈列,更强调人与书、人与人之间互动,随处可坐,随手可取,随卷可思,随性可聊。读者进店不仅能买书,还享受各种文化消费带来的乐趣。”上海书城副总经理江利介绍说。

    今年2月,上海书城淮海店在读者一片惊呼声中歇业。随后,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对其重新规划布局,让它以“阅读体验书店”的新业态出现在淮海中路627—635号雪豹商城三楼。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整个书店将是一个充满创意的立体文化空间:设计、布局、书品选择、服务都突破传统书店的格局,图书更加精品化、小众化,还会引入数字阅读体验、线上线下互动,还会引入创意设计商品。

    江利表示,传统的书店经营模式忽略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感,与网络书店相比毫无优势可言。“新店将更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文化空间的营造,读者在这里会更自由、更放松、更舒适。同时,我们以图书为核心,同步引入影视、表演、娱乐休闲等多种文化消费服务,读者就算在这里呆一整天也不会腻。”

    创新三:有电影院的书店

    博库书城走的却是一条与影院联姻的创新之路,他们将与大光明影院合作,希望今年暑假期间在书城里建造完成一个4D影院,从而使博库书城变身为 “有电影院的书店”。博库书城企宣经理朱兵说:“书店和影院的合作,也算是抱团互相取暖,共同发展。”

    朱兵告诉记者,书城地处宜山路,附近缺少设备完善的影院。“我们构想开一个平价电影院,一本书的价格正好可以看一场电影,看电影后再挑几本书,可以形成很好的互动。”筹建中的影院将在博库书城二楼,从整个层面的2500左右平方米中划出500平方米,建造三个能容纳50人左右的小型影院。同时,这一层面还将销售影视书籍、影像类制品,与影院一起组合成 “影视城”,为喜欢影视的读者带来更舒适的文化体验。

    影院的引入会不会喧宾夺主?朱兵认为,影院建成后,书店与影院这个文化组合将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在便民利民的同时带动书店发展。“为周围居民创造文化便利,也是实体书店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