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专题展览近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推出,参观者络绎不绝,每天逾千人,打破了该馆听普通话讲演的人数纪录。香港读者最感兴趣的是老作家书房。此次展出的老作家书房共有三座,分别属于丁玲、萧军和端木蕻良。展出文物多达234件,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21件。
端木蕻良是香港熟悉的内地作家,他曾在香港先后两次居住过。第一次是和萧红在一起,陪她走完了她的人生最后一段路并给她送终,分两处埋葬了她的骨灰。1949年以后,端木先生一直住在北京,晚年创作了长篇小说《曹雪芹》,展出的书房就是他写作《曹雪芹》时的书房,是个典型的文人之家。展出期间,观众对端木蕻良魂归故里的故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萧红1942年1月2日在香港一座由圣士提反女子学校临时改成的医院里逝世,她的一半骨灰由端木蕻良埋在圣士提反学校小花园的大树下。55年后,端木蕻良的妻子钟耀群遵照端木先生遗愿,带着他的一部分骨灰来到香港,洒于圣士提反女子中学花园里。作家萧军先生是萧红的前夫,也是倍受香港读者注目的知名作家,鲁迅先生曾为他的《八月的乡村》写序。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由他的书房就可以看出他的丰富多彩的人生道路。晚年他曾率作家代表团访问香港。丁玲女士是中国革命女作家。她始终坚信自己的革命理想,始终为妇女的解放而奋斗,为批评中国社会的落后面而不顾个人的荣辱,虽一生坎坷,却不回头,非常可敬。她生活简朴,她书房的陈设很能说明她的风格。中国现代文学馆专题展览的第二部分是作家珍贵的手稿和文物,其中老舍先生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手稿尤为引人注目,今年3月这部手稿被确认为首批国家珍贵文献遗产。内地作家书房、文物和手稿在香港展出是首次在内地以外的地方亮相,加上中国现代文学馆藏书票原作画展和新馆照片展,以及对蔡元培、鲁迅、茅盾、许地山、萧红、夏衍、张爱玲等和香港有密切关系的作家的成就介绍及生动的专场讲演,集中展示了百年来中国文学的辉煌成就,香港人可以从中比较系统地了解它的内容,以及内地文学和香港文学的渊源关系,从而对中国先进文化有所领悟。
这次展览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艺术发展局、香港公共图书馆和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