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为止,世界杯的八强已经产生了。 夺冠大热门法国、阿根廷、意大利全部淘汰。伪热门葡萄牙也走人了,前足球先生菲戈还惹了麻烦。被全世界量最大的中国球迷视为16强大热门的中国国家队也已回家洗洗睡了。 当然,主流还是积极向上的。 土耳其队在小组赛里实现了“平一场、胜一场”的目标,并在和日本队的比赛里“进一球”,充分证明了不分中外只要听中国足协阎主席的话就能有好果子吃。 韩国队则用葡萄牙、意大利人的血染红了自家的顶子,充分体现了今年的足坛是“蓝魔不牛红魔牛”的格局,我们期待下半年申花队也赶紧改穿红衣——就像换教练那样果断地换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塞内加尔的黑兄弟们。他们头回进世界杯就杀到了八强,打破了韩国人宣扬的“48年才能有飞跃”的神话,也击碎了“必须有发达的联赛才能培养出好球员”的谣言,给了中国球迷最好的心理安慰——就像当年“柿油党”给阿Q的。 国际形势简单地讲完了,接下来自然要好好讲解一下国内的形势。 这个活儿不好干。想来想去,我觉得只有一个办法能又交差又不惹太大的麻烦。那就是把整个中国足球化成一家大公司,做的是足球产业的生意,董事会就是足协,而米卢则是CEO,其他队员各司其职。我们就权当替“中国足球有限公司”当一回“财务诊所”,分析一下该公司的运营状况。 特此声明:本报告完全根据公司公开的业绩情况制作,对球员赌球等等未经核实的消息均不列入统计范围内。 球市有风险,球迷须谨慎!
报告一 米卢是年度最佳CEO 2001到2002年这个财务年度对很多大公司的高管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主要的原因大家都清楚,全球不景气,业绩上不去,还要面临很多裁员风波,在这种形势下能勉强完成董事会的要求就很不错了,不要奢谈什么高速增长了。 米卢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脱颖而出的人物。作为一个从海外高薪聘请来的CEO,他把从前的业绩提升神话再次重演了一遍,把中国队这个连续40多年亏损的企业给重组成功了,并且实现了当年扭亏当年赢利还上市圈钱成功。可谓是年度最成功的管理者。 看到此处,有人说了,敢情你也是“保米派”的,尽替那老骗子说好话了。我说非也非也,我这不是保米,而是相当公正严谨的评价。 就在中国队被淘汰的次日,一张专业足球报纸刊登了一组关于中国足球的评论,其中有一篇由某足记大腕写的《我们受骗了》很是煽情。从米卢的训练不科学、技战术水平落后到他的年薪是全球前三位……总之用了种种例子来证明一个观点:米卢欺骗了广大善良的中国球迷。 这样的观点,相信在中国球迷中还是会颇有市场的。因为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里,普遍缺乏理性的契约概念。 中国球迷很容易把球队的主教练和足协官员混为一谈,以为米卢除了要把中国队送进韩国,还要让中国队的体能、意识、技术都得到提高,至少不能被日韩拉下很大的差距。 其实米卢对中国足球的未来不需负任何责任,因为他只是董事会请来的职业经理人,他的任务只是要完成合同上规定的内容:打入世界杯决赛圈。而前面说的一大堆子没写进合同的事儿,都是归阎主席他们考虑的工作。 这就是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差别,生意场上的中国人们已经越来越懂得这一点了,可惜足球圈还不是。 米卢完成了他的合同上规定的任务,他就算是成功的CEO,和其他没完成任务的相比,他永远是高一头的。 有不服的说抽签抽得好霍顿也行。少了米卢咱13亿人就找不出个把人来带路?这话就是瞎掰了。你把杰克·韦尔奇放到今天的经济形势下,他说不定就得栽跟头。商业社会讲的就是现开销,赢了就是伟人,输了就是再冤再不服也只能期望下次从头开始了,形势比人强。 米卢的薪水也不是骗来的,那是董事会和他签的合同上规定的。他没说自己是活雷锋,大家也最好别把人家往白求恩身上扯。60来岁的老头子贪钱要价高,正常,“59现象”嘛。再说也都是上了税的。现在一个体育记者转会还好几百万呢!要是实在觉得挨宰了,只能怪董事会决策失误。“亏损公司高管大幅加薪”,《理财周刊》上周也正在报道这个事儿,等监管部门的说法吧。 至于米卢是否从拍广告上得到什么,有没有和女记者零距离,是不是废掉几个老球员,更不应该是大家过多考虑的问题。就像股民只要关心上市公司的业绩是否够格,至于总经理离过几次婚,说话是否幽默都不必太关心。 总而言之,我觉得米卢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他完成了董事会给他的所有任务,取得了自己应得的报酬,同时他还比较有职业道德,比如从不说公司的坏话,即使遭到了攻击也能守口如瓶。从他过往的经历看,一般情况下他在卸任不满5年内决不到竞争对手那里去工作,也没有把以前雇主的机密泄露出来的不良记录,相信他这次也会遵守这些信条。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他过分指摘呢? “成者王侯败者寇”,这是一条很多人都不屑甚至厌恶的道理,但在全球商业文化中,它是一条容易掌握的真理,在足球圈也是。成功者无论用什么手段,只要不违反游戏规则,只要参与了公平竞争,他就应该受到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