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中国出版(版权)发展论坛5月28日在哈尔滨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出席论坛并讲话,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做主旨演讲,黑龙江省副省长程幼东致欢迎词。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效廉,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述涛等出席,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主持。
以下是演讲实录: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非常高兴出席这次会议,向参加论坛的各位出版界的朋友表示诚挚的问候。本届论坛的主题很有意义,“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如何实现融合”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了文化产业特别是出版产业实现大发展的要求,是一个战略性的、前瞻性的、务实性的主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家间竞争战略中的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五年。可以说,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为今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无论从国际方面来看,还是国内方面来看,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都面临着重要的、难得的历史机遇。从国际来看,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的博弈使文化产业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使全球文化产业格局面临着重构,全球范围的并购重组势头仍将继续加强。全球化产业竞争的新特征要求文化产业抢占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制高点。这为文化产业实现大发展提供了机遇。从国内来看,中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使文化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十三亿人口的文化消费潜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文化体制改革的强力推进,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金融支持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中华文化不断“走出去”,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大家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好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这些机遇,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新的理念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牢牢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主动权,以新的思路谋划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努力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二、我国出版产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条件完全具备
出版产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础产业和核心产业。“十一五”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一系列关于出版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的英明决策和重大部署,指引和推动出版体制改革、出版产业发展不断走向深入,使出版体制改革始终走在文化体制改革前列,出版产业始终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可以说,“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出版业实现大改革、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的五年,取得的骄人成绩有目共睹、可喜可贺。
“十二五”时期,是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产业格局调整与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重要时期。总的来看,出版业今后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条件完全具备。一方面,中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使文化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出版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出版产业的大改革、大发展实践,也为今后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探索了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