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民购买保险大致有以下几类典型误区:一律排斥型 在这类人的眼里,保险代理人和推销假冒伪劣产品的人是一路货色。特别是了解到保险代理人的佣金达到保险购买者第一年所交保费的30-40%以后,一谈起保险代理人来更是义愤填膺乃至深恶痛绝。 例如:一位李女士,其先生多年从商,收入可观。目前家道殷实,育有双胞子女一双。家庭目前没有安排任何保险,自己虽已下岗,但平时在家带带孩子、炒炒股票生活过得惬意自在。惟一遗憾就是,炒股多年,竟无所得。她对于参加一些投资理财的讲座十分热衷,但当我向她说明她最缺少的合理的家庭保障时,她明显地不以为然。不过,从她对待保险的态度来看,保险代理人在她哪儿没少碰钉子。 实际上,对李女士的家庭,医疗险、其先生的寿险及意外险以及一定额度的理财类保险都是十分必需的。
冲动购买型 这一类人往往心慈耳软。常常是碍于情面在还没有闹明白那些保险是做什么用的时候就稀哩糊涂买了一大堆。每年的保险支出额度不少,但真正需要的保险还没有买到或者买得不够。 例如:杨小姐是国家事业单位白领。工资虽不算太高,但工作稳定、保障齐全。尚未婚,与父母同住,其父母亦在国家机关工作。一日,一保险推销人到其单位推销保险,在他人处屡屡受到冷眼,正垂头丧气之际,杨小姐出于同情接待了他,结果他最终向杨小姐推销了包括寿险、医疗险、养老险和投资连接险四大类共5个保险品种。后来,杨小姐的表姐从单位下岗后也加入了保险代理人的行列,出于类似原因,杨小姐又买了表姐推荐的一大堆类似保险。其年保费总额已达到其收入的20%。事后有人问起她每年花那么多钱买的保险,都获得了什么保障时,杨小姐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实际上,对于杨小姐的情况,寿险就不是必需的,养老和投资连接险也应当严格控制额度。倒是她没有买的失能类保险应当做适当考虑,总的保险支出的额度应当控制在其收入的10%以内才合适。(我们在这里只是从一般情况做分析,在实际操作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考虑,比如:失能类保险目前市场上还缺少、很多医疗意外险不能单独购买只能作为寿险的附加险等等限制)
期望高额回报型 这一类保险购买者通常聪明机灵、思路敏捷,热衷于投资理财,总是在不懈地寻找新的可以快速致富的投资门路。 例如:张先生就是一个典型情况,他工资收入虽然不高,但前几年在股票市场上颇有收获,提前实现小康。去年以来,股市大跌,在挥刀断臂之后决定彻底离开股市,正巧市场上某保险公司推出投资连接保险品种,经保险代理人介绍,其前几个月收益就达到近20%,于是购买了大量该险。后来由于市场的波动收益率甚至出现负的情况,这时想要退出才发现退出的成本出奇的高。 实际上,投资连接险除了一部分寿险的功能外,本身就是一个非固定收益的投资。这类投资的重要特点是变现能力不高。如果要追求高额回报的话,投资连接险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买错对象型 买保险一定要分清投保人和受益人的区别。您很爱您的孩子,但不一定要给他买一大堆保险。倒是孩子的抚养人需要安排一定的保险。 在国外,有一对夫妻离婚了,法院判的结果是:孩子归母亲抚养,但父亲每月要将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抚养费。后来该母亲为孩子的父亲购买了失能保险。这并不表示她还爱着前夫,她这样做的惟一原因是,她爱她的孩子,希望孩子的生活有保障,如果孩子的父亲失去工作能力,也就意味着孩子要失去抚养费,而来自父亲的抚养费对这个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对此安排一定的保险,使这部分收入获得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