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质内容平台,推进电纸书产业内容与终端对接

    数字交易平台打造新商业模式

    第三建造网络数字图书集成和交易平台,形成可靠的数字图书商业模式。

    目前中国电子书的产业终端设备是向读者收费,内容方面或者是由终端提供商向读者收费,再与内容提供商分成,或者由终端提供商向内容提供商一次性采购,摊入终端设备成本。这样的话,每一个终端的销售商都需要打造专属的销售平台,包括数字图书下载的网络平台和终端实体的销售渠道,对于商家来讲效率低、费用高,对于读者来讲,由于各家的文件格式有的是不能通用的,所以使用起来相当不方便。这也就是我们的阅读器当中为什么在很大程度上都内置了很多书,但是在座的各位如果买了Kindle或者iPad的话,里面只有几本书或者十多本书,大多数到网络上去下载,有一个网络集成和交易的公共平台可以下载。所以对于中国的出版业来讲,怎么运用云计算的技术面对所有的内容提供商、终端销售商和读者建立一个公共第三方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网络平台非常重要。因为在这个平台上,对于内容提供商而言是一个透明的数字图书销售平台,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每个出版社在这个平台上自己开店,就像我们在座的每一个想开店的一样来自主的决定它的图书以什么样的形式,以什么样的销售政策进行销售,并自动的获取相应的收益。对于终端提供商而言,因为不需要再向内容提供商逐一的请求授权,他上了这个平台自动的就可以获得低廉无限的内容资源。对于读者而言,由于任何一家阅读器均可以接入这个网络平台并获得支持,所以读者便获得了便捷、丰富的阅读享受,我们世纪也在做这样一个平台,预计2011年可以担负起支持100以上并发用户整体1千以上同时在线的阅读数的运营规模,当然打造这样一个平台是需要全国的出版社一起携起手来共同来做的事情。作为这么一个运营商的角度来讲,前提是要给所有合作的出版社以最低的版税保证,我们今天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出版社觉得很多的作者和出版社都讲我放到你上面了,最后一年下来没有多少钱,不肯给。所以在中国可能做这件事情,真正想集中优质内容的话,有一个最低版税先付的问题,这样的话也是有一定的前期投入,但是一旦形成良性的机制就会出现多方共赢、产业做大的局面,这是我觉得中国的电子书产业第三个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一定规模的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这个目前也不存在。

    合理利益分配护航产业链

    第四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产业链的顺畅运行。

    这里面我把整个的产业链画出来了,所有的环节都应该获得相应的收益。整个电子书产业的市场主体在这张图当中告诉我们,包括作者、版权的代理商、出版社、零售商、批发商、技术开发商、通讯传输商,他们都处在这个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都在做各自的利益,如何设计合理的利益机制,调动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是保证这个产业链顺畅运行的关键。我刚才讲了,在美国建立了这么一个产业链,也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所以它运行起来了,在我们这里没有,所以这个问题是需要解决的。中国正处在电子书产业的兴起阶段,阅读器的硬件成本占据了电子书价格的大部分,我们现在在卖阅读器的时候都讲硬件多少钱,主要是在卖硬件,对于读者来讲,买一个手机可以通电话,买一个阅读器他是愿意付钱的,大家在互联网上内容都是不花钱的,所以内容不付费。整个IT厂商在卖电子书的时候,内容的价格被压到了极低的程度,这是所有出版社都不愿意提供优质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内容实在是不值钱的。而且大多数阅读器的内容都是免费赠阅,很多的阅读器这里面装了多少都免费送给你。我们辞海阅读器换了一个概念,我们在推广的时候讲辞海阅读器是送的,不要钱,辞海阅读器里面放的600种书,目前内置了包括辞海在内600种书,大概纸质书值2万块钱,现在卖3千块钱,这个内容是卖给你的,阅读器是送给你的,要树立一个内容是值钱的,硬件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值钱的这样一个概念。

    当然有另外一个方面的情况,存在着有的作者和出版社对数字版权索要过高收益的状况,今天我们的作家已经不知道他这个电子书值多少钱,作家的心里没有概念,我们在买版权的时候,作家觉得我这个钱太少了,他不知道值多少钱。他觉得要保证能拿到5万或者10万再卖给你,这个问题同样也是存在的,因为我们在买内容,买非排他性的使用权利是买得很艰难的,各方的利益怎么来平衡?它的价值的均衡价格究竟在哪里不知道,没有人尝试过这个事情,这个问题也是要解决的。要不然优质内容的提供就成为了中国电子书产业目前难以迅速发展的瓶颈。这个要和那个区别开来,像网络上的网络文学卖得很便宜,那个东西严格来讲不是我们原来意义上的那种出版物,或者说不是那种优质的出版物,一个人在上面一天一两万字,从文学的价值来讲和10年写出来的小说不太相匹配,那个可能阅读1千次,悬疑、穿越、盗墓2分钱就够了,十年磨一剑的也这么卖不行,所有的规则都要重新制定。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