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解的医患关系 勉力为之的六六

    《心术》被描述为一本“直指中国式医患关系”的书,六六写作这本书也被誉为“社会话题女王六六再踩社会痛点”。可是在我看来,六六这次似乎没踩准“社会痛点”,擅长讲故事的她也没能把故事讲“圆”,有时甚至讲得太牵强,太无力。

    书未上架,《心术》已名震天下了。“六六卧底上海数家知名医院,亲身体验医院中的千姿百态、医生患者的酸甜苦辣”,至今仍印在《心术》封面上的这句广告词颇具蛊惑力,足以调动起我等读者的胃口。待新书面市时,六六把“卧底”改为“据守医院数月”,从“卧底”到“据守”,一词之差,差之千里。据说作者“据守”的是上海华山医院,一家在全国名闻遐迩的三甲医院,六六还得到了院方的配合,这都使人不由得担心:六六能否保持客观,写出中国医疗的本相吗?

    《心术》被描述为一本“直指中国式医患关系”的书,六六写作这本书也被誉为“社会话题女王六六再踩社会痛点”。可是在我看来,六六这次似乎没踩准“社会痛点”,擅长讲故事的她也没能把故事讲“圆”,有时甚至讲得太牵强,太无力。

    小说以上海一家著名三甲医院神经外科为背景,主角是三位医学博士:执着热爱医学事业的“大师兄”,出生于医学世家的“二师兄”,没钱没房没地位的“我”。同在一个小组的三位博士处在事业的提升过程中,既需培养“仁心”,也要修炼“仁术”,然而,处在中国式医患关系中的他们走得艰难。

    作者把三位主角置于一组矛盾的冲突中。这是一个三角形的结构关系,三位主角好比是位于三角形的顶点,而构成三角形底边的是一组对立的力量:建设性力量是主任、组长等科里的名医,他们已然具备了仁心仁术,一言一行都是年轻医生的典范;破坏性力量来自不理解、不信任医生的患者,尤其是“医闹”。就在名医与“医闹”构成的张力中,三位主角发生着他们的故事。

    来看看小说的情节。“二师兄”爱上了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女生小芹,为了把这位美女追到手,他不惜设“局”把小芹父亲的小病说成大病,并且亲自主刀,在同事的配合下终于让小芹投怀送抱。但二人关系的发展并不顺利,小芹要拍戏,“二师兄”忙于工作,两人聚少离多,甚至极为难得的小聚也被急诊电话打断,矛盾愈积愈深。二人因“二师兄”的医生角色而结缘,又因他的医生工作特点而缘尽,这是小说写作的正途。可在六六的笔下,把直接原因归咎于小芹的真假绯闻,这样一来情节更热闹了,却偏离了小说的主题。

    “我”的遭遇就更加匪夷所思了。经过四年本科、五年硕博、两年住院医生之后,“我”终于做了主治医生,仍然是没钱没房没地位,最要命的是,“我”连女友小蕾都保护不了。小蕾本是一位好女孩,热爱护士这一行,她不贪恋富贵,甘愿与“我”在租来的小屋同居,就是这样如此单纯的女孩,两度遇到不讲理的患者家属。第一次几乎挨打,小蕾说:“我觉得医院真的快成黑暗帝国了,每天都上演打砸抢,全武行。我要告诉我的小学妹们,除了学打针,还要学女子防身术。”第二次,小蕾的话在她自己身上得到了验证:一伙“医闹”来科里找事,医生躲了起来,他们竟然把小蕾揍了一顿,为了息事宁人,领导示意“我”劝小蕾不要起诉对方。结果,小蕾用辞职宣布了对护士职业的彻底失望,甚至决绝地跟我分手。“医闹”,把一对相爱无间的恋人生生拆散?!生活中也许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现实有时比艺术作品更富有戏剧性,但在这里我还是看到了六六的困境:为了把故事讲下去,她不惜放大了“医闹”的破坏性力量,这样才有故事可以讲下去,可是那故事也变得不可信了。

    中国式医患关系的核心是什么?除了医疗投入不足、医疗保障不健全等体制性因素外,医生-患者之间的信任链也遭到了破坏。可是,哪一位患者在走向医院的时候,不是抱着对医生的无限信赖?求医,本身就是信赖的开始。可是,部分医院的唯利是图、医疗事故中患者总是居于弱者的地位,逐渐打破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六六把这种不信任升华为“医闹”,把叙述的焦点对准“医闹”,却很少有对病人的描述和展示,看到了医生的“酸甜苦辣”,却看不到患者的痛苦忧烦,小说也就难免软弱无力了。也许,六六踩准了医生的“痛点”,却没真正触碰医患关系的“痛点”。

    不可否认,成名于网络的六六终究是说故事的高手,她深知如何吸引读者的眼球。戏不够,“荤”来凑。在必要的情节之外,六六会插入很多“网络性叙事”。“二师兄”的父亲担任该科副主任时,与护士鬼混被抓个正着,小说是这样写的:“自打有了老主任的大腿事件后,我们科民风就开化了,现在勾肩搭背,搂搂抱抱已然不算啥了。”这是现实的写照,还是对大众阅读心理的迎合?遗憾的是,这样的叙述书中随处可见。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