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儿童图书日”:家长该如何为孩子选好书

    你知道4月2日是什么节日吗? 

    每年,世界上有两个国际性的节日是为孩子们专门设立的。一个是大家熟知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另一个就是以安徒生的生日——4月2日而设立的“国际儿童图书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益于儿童成长的节日,却被许多家长忽视甚至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 

    据有关部门发布的《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儿童阅读现状令人忧虑,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在6—9个月时就开始阅读,而中国儿童则普遍要到2—3岁才开始阅读活动;美国儿童4岁后进入独立的、自主的大量阅读阶段,而中国儿童平均到8岁(小学二年级)才能达到这个水平;美国孩子的年阅读量是3万字,中国孩子的阅读量是5000字,只为他们的1/6。那么,儿童阅读现状如何?我们又该如何为儿童选购读物呢?“国际儿童图书日”前夕,记者就此进行了相关调查。儿童图书日鲜为人知 

    “国际儿童图书日”是于1967年由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IB-BY)发起的,旨在纪念丹麦儿童文学大师安徒生的诞辰,同时也提醒人们重视儿童图书的出版发行,让儿童在阅读中健康成长。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仅多数市民对此毫不知情,就连一向不会放过任何商机的图书商家也忽视了它。 

    3月30日,记者在市中心区多家书店了解到,大部分商家都没有针对“国际儿童图书日”推出相关的读书和售书活动,也没有关于儿童书籍的展示。当记者询问一书店工作人员是否知道“儿童图书日”时,她表示从没听说过。随后,记者又随机采访了一些小学生以及家长,他们中大多数人也表示不知道4月2日是“儿童图书日”。许多学生还告诉记者,他们从没听说过图书日,只知道4月1日是愚人节。多因素致孩子读书难 

    据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少年儿童的阅读量正在逐步下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孩子1年都难得看几本课外书。采访中记者发现,高昂的图书价格和繁重的学业是阻挡青少年儿童读书热情的主要因素。 

    在市中心区多家书店内,记者看到少儿书籍琳琅满目,且印刷装潢精美,但价格不菲,百元左右的图书随处可见。《中国儿童百科全书》定价150元、《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版)》定价100元……即便是最普通的、仅有一个故事的儿童画册也在10元左右。采访中欲买书的李莉告诉记者,她女儿今年10岁了,从小就特别爱看课外书,小的时候还好,女儿的书全由她代挑,价格还可以掌控,可随着孩子长大,女儿开始自己选书了,一些同样内容的书籍,包装精美的更吸引她,可是价格也特别贵。一本20元左右的书她最多3天就看完了,一个月课外书就得花百余元。 

    采访中家长们除抱怨图书价格高外,有的家长也无奈地表示,即使给孩子买了课外书,也没有时间看。家住市中心区红升小区的顾先生对记者说:“其实我和爱人很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是现在的孩子课外阅读时间太少了。我女儿上小学2年级,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就该睡觉了,周末放假还要学英语和练球,根本没有时间看课外书。即使看书,也是看开发智力和辅助学习的书。”孩子读书家长操心 

    采访中,记者发现即便一些孩子有钱有时间读书,可有时却因为他们选择一些消极的图书去看,而引起家长的担忧。 

    在小学六年级学生赵彭的家里,记者看到屋内的书架上堆满了各类书籍。赵彭的妈妈告诉记者,儿子大量读课外书的时期主要集中在四年级以前,那时孩子每读过一本好书都会写读后感。可上了五年级后,儿子的读书内容变了,父母买回的一些文学名著他都不爱读,倒是诸如《世界少年悬疑小说系列》等内容的书把他吸引住了。对此,赵彭的妈妈深感无奈:“孩子马上要考初中了,读课外书的时间本来就少,那些充满悬疑、惊悚的书籍被孩子买回来后,常常连夜苦读,真让人担忧。”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