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的罗曼史,这样的字眼和故事让人不由得想起那段熟悉的音乐和一个手持PPK的英国特工——詹姆斯·邦德。不过伊恩·麦克尤恩不同于伊恩·弗莱明,他的《无辜者》里的主人公伦纳德只是英国邮局里的一个职员,而非上天入地的间谍,虽被派往德国柏林从事安全工作,但做的仅为枯燥的技术工种而已。邦德有香车美女环绕,伦纳德在柏林亦遭逢恋情,但其家常性自然与邦德迥异。007唯见诡谲曲折的情节剧,《无辜者》却带出一个萧索孤寂的时代与城市的底色。
将一段异国恋情置于这样的一个时代,伊恩·麦克尤恩显然是打定主意撷取一枝乱世中的黑色之花了。
“柏林隧道”是《无辜者》中情节的一个“主干道”,故事的承载体。初读时感觉如此多的细节,作者编织得很是真实。后来看作者按语,才知道实有其事,也就是说物质载体是真的,故事的人物和情节为虚构。
伦纳德与玛丽亚的爱情有幸亦有不幸。幸运在于若非时代使然,伦纳德未必有机会去柏林工作,他们不会相遇;不幸在于,这样一个萧索的时代,很难乐观地想象这段异国恋情能顺利发展下去,开花结果,终会遇到某种事情,有疾或无疾而终。或许,伦纳德与玛丽亚的个性因素已不占主导地位了,他们如漂浮于这座冷战之城的两片叶子,于命运之错身不由己、莫可奈何。
麦克尤恩讲述了一段未完成的萧索时期的爱情,想来他本不以大团圆为意,残缺才是这个世界的本相,更何况在那样一个灰暗难辨的时代面前。
麦克尤恩将爱情、悬疑、犯罪与性融为一炉,自然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足可引起读者的好奇,不过他并没有丢掉学院派作家的“范儿”,乱世之中人的命运飘摇无助式的经典写作依然如故。不过让我稍许惊讶的是,这位作家“恐怖伊恩”的绰号也不是白叫的,即使是《无辜者》这样情节比较中规中矩的作品,发展至故事中段,也上演了一幕只有医学课堂才能看到的“残酷秀”。换成别的作家,一般就是一带而过,而麦克尤恩偏不,详加描述足有十几页,且冷静得令人毛骨悚然,这种感觉以前在读余华的《现实一种》《古典爱情》时也领略过。不过区别在于余华的描述固然冷静,但含有戏谑成分,我们可以半笑着看;而麦克尤恩的文字就是冷和酷,给读者的感受即不免寒风飕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