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民营教辅图书粗制滥造让读者已经有了抵触情绪,再想依靠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已不太可能。要想在未来的市场中存活,民营书商必须转型,除了加大传统销售模式以外的渠道开发力度外,更要在诚信危机的影响下,自建销售渠道。通过合同和服务等手段,逐渐掌握主动权。这个过程中人才的培养和产品线的完善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图书公司的产品可以支撑一个零售店的经营。但随着出版发行公司的不断努力和资源整合,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模式一定会出现。
民营教辅应姓“国”“民”
沈维云认为,民营公司一直在教辅策划方面身处困境。探索新的生存之路,成了眼下燃眉之急。民营书业要想走出教辅书策划困境,还是离不开与国有出版社进行合作。若坚守教辅阵地,也决不是继续降低门槛,甚至沿用杂牌军经营教辅的套路,而是要创品牌,以精品战略服务于读者。
“民营资本最大的优势就是创新的思维。” 沈维云说,“民营教辅书可以紧扣市场,他们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得知市场的需求。这相比国有出版社较为滞后的信息来源无疑能为其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不可否认,民营出版工作室的编辑水平有限。教辅图书中的错别字和知识性错误是民营图书最大的致命伤。国有出版编辑要通过出版资格认证才能上岗,而民营出版工作室的编辑水平无从考量。因此,教辅图书如果真的要保证畅销和实用,就必须‘国’‘民’联手,并由国有出版社牵头进行教辅图书的发行。只有这样,教辅图书群雄割据和粗制滥造的情况才有望得到根本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