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合作成教辅图书最佳出路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教材教辅图书总码洋占据整个出版码洋的70%。面对这一庞大的蛋糕,无论民营书商还是国有出版社都对其垂涎欲滴。然而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教辅市场面临洗牌,在淘汰赛中如何胜出,成为各出版机构绞尽脑汁的课题。

    三成教辅图书

    出自民营盗版


    寒假期间,穿梭在各个书城和书市中的人流中,总能看到一支庞大的“妈妈”军团正在热火朝天地为孩子购买教辅图书。“这道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一位正在挑选高中试卷的女士皱起了眉头。原来,这位女士发现,其中同一道试题她已经在不同试卷中看过三次,而每次看到的答案都不一样。“现在的教辅书怎么这样?”

    记者看到这位女士手中的《2009年北京各区县高考语文试卷》并没有详细的出版社信息,甚至连书号都没有。这样一套三无的教辅图书是如何流通到市场中去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营出版社老板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中近30%的教辅教材图书和试卷都是由民营出版商出版的。由于他们得不到合法的书号,权威性又不及国有出版社,为了降低出版成本只有出版盗版教辅教材。“如果要想在出版市场中立足,必须依靠教材教辅。绝大多数民营书商都是依靠出版教材教辅书发家,随后再转行做畅销书。”

    速成教辅书每周出两册

    教材教辅书利润究竟多高?赚钱的秘诀又何在?这位老板告诉记者,如果赶到寒暑假,一本教材教辅图书的出版流程仅用3-4天就可以完成。“出版试卷和教辅图书很简单,简单到把原先编辑过的内容再重新排版就可以印刷了。至于试题,从网上和一些老师手里收集就成。整套试卷只有印刷需要花钱,整体算下来一本图书的花费不足4元。等这些教辅图书编印出来,由于价格低、利润高,很多民营书店都会抢着来订货。

    开学、放假,又有哪个家长不为自己的孩子添几本书?这位老板透露:“一个销售季度我们能卖出十几万册图书,只有不到20%图书会成为库存,这些库存图书可以等下一个销售旺季来临时再便宜处理掉。一个季度下来,光做教辅图书就能有40万-50万元的收入。”

    民营书商搅局教辅市场

    “一周出两本书,这样的速度能出得来好书吗?”出版人沈维云对此痛心疾首。前两天,她曾看到一套由民营出版商出版发行的四大名著。满篇的错别字,让她看了不到两页就读不下去了。“这套四大名著的价格一共才30元,是正规出版社图书的1/5。”在她看来,教辅出版门槛过低造成教辅图书出版泛滥成灾,严重供大于求,直接引发了教辅市场恶意竞争。

    “中国的教辅图书出版市场,一直是一个鱼龙混杂的行业,相当一部分图书公司通过粗制滥造来压缩成本。剪刀加糨糊就可以出一套书,品质根本无从谈起。他们为了迅速占有市场,往往用高码洋低折扣来吸引经销商的眼球,而经销商这种带有行业自杀的短视行为,在2009年达到顶峰。大中型图书公司在经营成本上和那些中小型公司没有可比性,为了应对这样的局面,大中型公司不得不以牺牲部分利润为代价,降低折扣,与小型公司血拼抢占市场。部分小出版公司在遭遇大中型公司的绝地反击后,为尽可能挽回损失,就以低于成本价甩卖图书,使整个民营教辅图书市场狼烟四起,混战一片,弥漫着没落甚至行业崩盘的悲观气氛。”沈维云说。

    “由于我们出版社投入的成本很高,如果销售量在10万本以下,几乎没多大利润。但总体来说,教材教辅图书基本都是这个销售量,只有受欢迎的教辅书,能维持在10万至20万册。” 来自浙江某出版社的陈女士对不法书商进入教辅出版领域的情况深恶痛绝。她表示,不少书商买来一些辅导用书,东拼西凑成一本书,然后拿去学校推销。由于他们投入成本低,10元一本的书可以4元批发卖,所以颇受欢迎。 “我们对这种现状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关注自己的品质,把好自己的关。”

    2010年民营教辅面临洗牌

    “随着出版业主管部门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部分违规中小图书公司举步维艰,并最终被淘汰出局。出版门槛的升高和成本的加大,有望缓解低折扣竞争的局面。” 尽管崩盘的气氛在整个市场中蔓延,不过沈维云却认为,洗牌过后,就会有新生。

    “200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起诉4家国有出版社和3家民营图书公司在配套出版人教版教材教辅图书方面的侵权行为,一旦起诉,其示范效应就能推而广之,对于大部分违规从事教辅图书出版的民营公司,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但对一部分有诚信有实力可以拿到授权的民营图书公司来说,倒也不失为一个新的机遇。成本增加的同时,市场却得到净化,竞争将会向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而且增加的成本也可以适当分摊到流通的各个环节。” 沈维云对此感到乐观。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