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下”新版上线 作家歌星齐捧场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15分报道,今天(25日)凌晨零点,改版后的榕树下网站披上盛大文学的嫁衣正式上线。12年起落之后,榕树下如何重拾网络文学第一品牌,而随着榕树下、优酷等行业网站纷纷转变运营模式,商业网站将如何寻找自己的营利空间? 

    今天零点,榕树下网站的主页准时从“新版上线倒计时”,转变为可登陆的测试版页面,首页推出了新版榕树下的主题歌《那年榕树下》,并在醒目位置标注着“老朋友,欢迎回家”。新版的页面设置与老版变化不大,最大的改变是在右上角加上了盛大文学的标签。 

    “榕树下”曾三度易主

    事实上,这已经是“榕树下”第三度易主。1997年,美籍华人朱威廉创建了“榕树下”,通过网络传播和120万美元融资后成为全国最大的原创文学网站。李寻欢、宁财神、安妮宝贝、木子美等不少知名网络写手由此起步,“榕树下”最鼎盛时期几乎就是中文文学网站的代名词。 

    2002年,因资金问题,朱威廉将“榕树下”以1000万美元卖给贝塔斯曼。不过,由于经营不善,贝塔斯曼于2006年又将每况愈下的“榕树下”以500万美元转手给欢乐传媒。时至今日,“榕树下”网站影响力已大不如前。朱威廉此前曾透露,“榕树下”曾经只有3-4个人维护,丧失了95%的流量。昨天,盛大文学正式宣布收购榕树下,与欢乐传媒一起以全新的商业模式运营这家原创文学网站。 

    盛大文学CEO:对网络文学有信心

    盛大文学CEO侯小强用“文学是一切娱乐的起点。”这句话表述了对网络文学的信心。 

    侯小强:网络文学经历了一个很迅速的发展之后,它需要走向一个主流化的位置,让更多的人知道它,让更多的人接受它。网络文学这个产业不是一个补充,它可以为除了游戏之外的所有娱乐服务,因为文学是一切娱乐的起点。 

    在新版榕树下的自述中,记者看到,新版“榕树下”将成为以网友及自发性文学社团为个体,以文学为纽带,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大型文学社区。着重于集中展示现实类题材作品的同时,与国内外相关机构、企业开展合作,致力于打造强大的、独立的版权运营中心。这似乎成为了 “盛大文学”控股后“榕树下”后的发展方向。这不由使人联想到侯小强此前接受采访时设想的网站的两次战略转型。 

    侯小强:第一次战略选择就是由一家免费网站向一家收费网站的转型,这是它商业模式的第一次,第二次是由一家文学网站向一家全版权运营公司去做。全版权运营公司除了文学网站之外,网站只是内容发行的一个渠道,除了网站之外,包括无限的渠道、线下图书的渠道,甚至包括影视的渠道、游戏改编的渠道等等,是全版权运营的。大家看到小说的时候会说它是小说,但是我不把小说当小说,我把它当产品,我把它当作一个版权,一次生产,多次开发。所以在我的布局里面,这是盛大文学的第二次转型。 

    广告模式逐渐落伍 网站转型成趋势

    除了榕树下,许多传统人气网站也开始寻求融资和转型。不久前,优酷推出“视频新闻平台”,正式进军互联网资讯领域,将“社区”的形象强行转变为“媒体”。前盛大总裁唐骏认为,网站转型理应成为趋势。 

    唐骏:它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网络已经进入2.0时代,甚至进入3.0时代,1.0时代其实就是聚集人气,它没有任何的收费模式,曾经有过的广告模式其实也已经慢慢落伍,广告的效应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再依赖广告的营销模式,会创造更多适合他们的赢利模式,比如优酷,盛大文学都试图在转型,转到让他们拥有话语权、控制权,因为广告不属于他们的控制权范围。 

    唐骏表示,不管是原创文学网站还是视频分享网站,尽管在最初创办时标榜了行业的理想,凝聚了网友人气,但网站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赢得商业利润。 

    唐骏:传统的网站商业模式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之前的文学网站,它的收费模式都还有它的局限性。但是随着内容的增加,它在这个领域里其实已经站到了龙头老大的地位,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有话语权之后就有一定的定价权,拥有定价权之后要创造出可以定价的东西来,版权、收版金等等方式来创造出一种新的赢利模式,也就是它转型的目的。刚开始网站做的时候一般都是为了聚集人气,后来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商业。 

    按照榕树下、优酷等网站的发展规律,网站的第一步是攒聚人气,当发展成为行业龙头,第三步则开始进行商业模式的转型,唐骏表示,下一步则是从网络的线上走到线下。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