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出版社自2007年末陆续推出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窗灯》、《温柔的叹息》(即将出版),这在译介文学市场中掀起了一股日本青春文学冲击波。这些薄薄小书,看似没有什么厚重感,从语言到情节都平淡无奇,却以其独特的韵味牵动着读者的心,让人拿起书来,便欲罢不能。
青山七惠22岁时创作的处女作《窗灯》(2005年),获素有芥川奖摇篮之称的42届文艺奖,开始成名。时隔两年,又发表了《一个人的好天气》(2007年)荣获文坛登龙门的芥川奖。《一个人的好天气》等作品的构成和写作手法,很有日本传统文学的特色。平铺直叙,细腻自然,就像唠家常一般娓娓道来,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所经历的生活中细小事件的小小感受构成的小说,奏出了一首和谐的旋律,读来自然亲切,没有做作的说教,没有哗众取宠的噱头,也没有顾影自怜的悲悯。生活如同四季交替一样不断变换着,体现了日本人独特的季节感,自然与人事交融在一起,暗喻了世事无常的哲理。
《一个人的好天气》和《窗灯》这两部作品,从人物及内容描写上看,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主人公都是年轻的女孩子,不愿意上大学,离开父母自谋生计,靠打工生活,寄人篱下,有些小怪僻,自卑等等。作者也是年轻女性,尽管主人公与她自身的境况并不相同(作者有正式的工作),但如此逼真的性格描写及心理描写,除了作家自身的想象力、表现力之外,与其年龄相近也是不可否认的。
不过,第二主人公分别是老太太和酒吧女老板。这两个人物的年龄、职业、经历等等就与作者有差距了。但是小说中她们也都非常生动,老太太的心态、举止非常有真实感,而酒吧女老板的风骚与性感也描绘得恰到好处。
主人公与她们同处时的心理变化,以及与其他人的关联,再加上小怪僻的点缀(偷喜欢的人的小物品和偷窥),构成了一幅很耐看的画面,一个初涉人生的女孩子的世界。偷窃(《一个人的好天气》)和偷窥(《窗灯》),都是有违道德的行为,作者把它安在单纯的小女孩身上,却可爱又可怜,并不觉得可恨。主人公把欣赏偷来的小东西和每天偷窥别人的生活当做自己生活的最大乐趣,一个缺少父母之爱,男女之爱,似乎被生活遗忘的年轻女子的无助心态被表现无遗。
作者曾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不正经’的部分,我从一开始写小说,就想要描写这些部分的。”
这句话意味深长。人是丰富多彩的,也是非常复杂的。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不为人知的东西存在,这才是人之为人。作为作家,将这些人们不愿去正视的隐秘揭示出来,让人们去思考何以如此,或许是使命使然吧。
青山七惠通过一个女孩子,透视我们的社会,可谓一滴水见大海。一个被置于主流社会之外的小人物,没有幸福的家庭,没有可以炫耀的学历,没有像样的工作,没有持久的爱情,没有漂亮的容貌。就连空间的设置,也是个小站。过往列车象征着主流的社会,渺小的她,只有像旁观者似的看着列车载着人们驶向前方。当然,最后的结局是她自己也努力迈上了列车。作品从边缘人这一群体出发审视我们的社会,更增强了其震撼力。
贯穿她的小说的是这样一些小人物如何自立于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的过程。一件件小事串起每个人的人生。“既不悲观,也不乐观”是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她虽然微不足道,但在精神上不输给自己,渴望“自己能主动离开别人一次”,而不是被别人离开。她既不厌世,也不玩世,而是真诚地面对这个世界,寻找自己的路。无论这条路多么泥泞,也是自己选择的。
主人公将自己置于主流之外(因为她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大概意在表明,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无论哪种生活方式,都应该在社会中获得其立足之地。主流社会不可以也不应该取代他们的生存空间,应该给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主流与非主流其实也是相对的,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不自暴自弃,不顾影自怜,认真过着每一天。该哭就哭,该笑就笑,像个人一样生活,无论生活是否公平,我仍然在生活。如同背阴的小草,太阳照不到,也依然生存着。这种既潇洒又执着的心态恐怕正是现代人所希求的东西吧。
作者青山七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想告诉他们,只要你肯迈出第一步,自然会有出路。”她希望每个人都能靠自己的努力过上自己所期望的生活,拥有自己感觉的好天气吧。
从日本远古的神话开始,日本人就表现出了对自然的亲和感,顺应自然,融于自然,享受自然,自然美陶冶了日本人的美感,造就了日本人对四季变化,风花雪月等自然现象极其纤细和多彩的感受性。日本人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自然,使自然人情化。使自己的心灵搏动与自然的律动融为一体。由此产生了物语文学中的物哀、茶道中的空寂、俳偕中的闲寂、古典戏剧的幽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