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万人次的参与读者, 2800万元销售额, 10余万种图书,370多项文化活动,这是上海书展组委会在上海书展昨天结束后给出的数据。在“书展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调查中,读者的回答集中在:“书类齐全,应有尽有”、“购书方便”、“有喜欢的名人”等,而读者不满意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购书环境和服务:“太乱”、“环境嘈杂”等。对于这些问题,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焦扬昨天表示,上海展览中心现有展馆确实遇到了空间瓶颈,“明年将在现有场地条件下挖掘空间,可以在东二馆西二馆广场空地上搭起大篷,这样可以增加1万平方米的展览空间,改善环境。”
根据上海书展组委会昨天给出的统计数字,为期7天的上海书展共吸引了24万人次读者参与,上海展览中心主会场共销售2800万元图书,设在各个书店和网上的13个分会场在书展期间也达到了1000万元的销售额。人均购书金额从这个数据上也可计算出,为100多元。其中对于各书店分会场,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长焦扬在昨天的闭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书展期间各书店销售额比平时增长了23.76%。“这意味着上海书展不仅激发了市民和读者阅读的热情,而且成功挖掘了城市的阅读潜力。”焦扬说。
渐成暑期必备节目
在上海书展期间,组委会还对参加读者进行了现场随机调查,对已经举办了5届的上海书展,被调查的读者中,超过四成的读者表示每届都参加,有49%的读者参加了去年的上海书展。上海书展已逐渐成为部分上海市民的暑期必备节目。
事实上,书展会场的购书环境比起书店和其他途径要差很多,拥挤的人群、嘈杂的环境以及并不太大的折扣,可为何还能吸引那么多热情读者参与?在“书展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调查中,读者的回答集中在:“书类齐全,应有尽有”、“购书方便”、“给孩子以知识的熏陶,培养其读书兴趣”、“有喜欢的名人”、 “规模大,种类多”、“可以与作者交流”等等。对于很少逛书店的普通读者,每年在书展上确实可以集中买到各类图书,也能意外遇到现实中的名人。
在7天书展上,记者看到最多的读者是中老年人和学生,此次调查也显示参加书展的读者年龄以45岁以上的居多,占52%。其次是24岁以下的学生群体,占26%。受教育程度以大学、大专占绝对优势,为68%,并向两头递减,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仅占4%,高中学历19%,初中以下学历9%。在购书金额上,31%和30%的读者购买了50-100元和100-200元的图书,有13%的读者购买了300元以上的图书。
争取在世博园设分会场
根据调查,读者不满意因素主要集中在购书环境和服务:“太乱”、“环境嘈杂”、“休息的地方太少”等都是读者集中反映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焦扬昨天也表示,上海展览中心现有展馆确实遇到了空间瓶颈,“明年将在现有场地条件下挖掘空间,可以在东二馆西二馆广场空地上搭起大篷,这样可以增加1万平方米的展览空间,改善环境。”
在接受访谈时,针对在世博园设办书展分会场的建议,焦扬坦言和她的想法“不谋而合”。焦扬说:“我们去年向世博局提出申请要求,但世博展馆寸土寸金,能不能给书展一点地方还很难说,但我们正在积极努力。”焦扬同时表示,根据今年书展的经验,将来的书展还需把空间更好地延伸利用。另外,书展将更人性化地为读者服务,如设计一些少年儿童的活动等。
对于书展时间短、次数少的问题,焦扬想到了“用时间换空间”的方法,“我们想方设法延长书展的时间,希望以后可以跨两个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