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至4月,包括新世纪金融公司在内的25家的次贷机构申请破产,由此引爆了“次贷危机”,到目前为止,次贷危机的影响还未散去;这不禁令人想起并不太远的1997亚洲金融危机,这样的“十年轮回”是不是偶然?
著述探讨金融危机
前香港金管局副总裁、前香港证监会主席沈联涛亲身经历了这两次危机的发生,他现在的身份是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和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投公司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马来西亚总统经济顾问,近日沈联涛来沪做了一场题为“金融危机:故事还没有结束”的报告,同时他的新作《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由远东出版社出版面世。
关于亚洲金融危机,在亚洲地区政府身居要职的人几乎毫无关于这场危机的著述,而沈联涛第一次以一个亚洲地区金融监管者的角度来回顾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各国的遭遇和危机发生前后的经济金融状况,以及国际金融界的许多重要人物在历史重要时刻的言行,并深入探讨了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
“金融沃尔玛”监管难
在《十年轮回》一书中,沈联涛指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亚洲各经济体在成长中的痛苦,是亚洲为了进入新阶段而付出的代价;而在2007年开始的这场次贷危机可能也是世界为进入全球化的新阶段而要付出的代价。他将当前的大型跨国金融机构形容为“金融沃尔玛”,由于涉足了各个金融领域,这些金融机构变得很容易“感染”;然而在监管方面,现在的金融监管体制结构产生了多种监管者,执行和协调监管工作很复杂,成本高而效率很低,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尚且如此复杂,在全球进行金融监管就更棘手了。
开设创业板是正确的
而对于内地的证券市场,沈联涛认为创业板与未来的国际板开设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市场需要多一点不同的产品,这是个发展的过程,至于这个新产品是否受欢迎就必须得到市场的考验,准入问题应该由监管部门做好判断和把关,逐步开放的方向是正确的。
针对创业板,沈联涛从他连续7年担任香港证监会主席的经验来看,目前正在进行的投资者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他认为,一个成熟的市场必须有三个要素:一、成熟的市场监管;二、成熟理性的投资者,尤其是散户;三、成熟的、负责任的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基金。不过,每个市场都是逐步成熟的,有些过程是必然要经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