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石”:不是科普,是科学文化

  说起我和“哲人石丛书”的渊源,应该也算非常之早了。从一开始,我就打算将这套丛书收集全——迄今为止还是做到了的。为此我还向丛书策划人潘涛提出,一次不要推出太多品种,因为想收全这套丛书的,应该大有人在,将心比心,如果出版社一次推出太多品种,清贫的读书人万一财力不济或兴趣减弱,放弃了收全的打算,以后就不会再每种都购买了。这一点其实是所有开放式丛书都应该注意的。

  “哲人石丛书”被一些人士称为“高级科普”,但我觉得这个称呼实在是太贬低这套丛书了。基于一到半个世纪前中国公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的现实而形成的传统“科普”概念,是这样一幅图景:广大公众对科学技术极其景仰却又懂得很少,他们就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仰望着从天而降的伟大的科学家们,而科学家则将科学知识“普及”(即“深入浅出地”、单向地灌输)给他们。到了今天,中国公众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最基础的科学知识都已经在学校教育中获得,上面这番图景早就时过境迁,传统“科普”概念已经彻底过时。如将优秀的“哲人石丛书”套进“高级科普”的假想框架,其实也无济于事。 

  “哲人石丛书”的特点是:一、多出自科学界名家、大家手笔;二、书中所谈,除了科学技术本身,更多的是与此有关的思想、哲学、历史、艺术,乃至对科学技术的反思。这种内涵更广、层次更高的作品,以“科学文化”称之,无疑是最合适的。在公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的西方发达社会,这样的作品正好与传统“科普”概念已被超越的现实相适应,而在中国则显得有点超前。 

  前几年Discovery频道的负责人访华,被中国媒体记者问道“你们如何制作这样优秀的科普节目”时,立即纠正道:“我们制作的是娱乐节目。”仿此,如果“哲人石丛书”的出版人被问道“你们如何出版这样优秀的科普书籍”时,我想他们不妨也纠正道:“我们出版的是科学文化书籍。”之一。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科学史系主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