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疼痛、纯粹的青春速写——试析日本近几年获芥川奖的小说

    日本文坛对《窗灯》评价很高:田中康夫认为《窗灯》是入选作品中最能够传达小说温度的作品;小说使他联想到希区柯克的《后窗》,但同时又认为,不该以与那种表层的“偷窥”想法相同的观点,来评价青山七惠女士的《窗灯》。他感到她兼具透视未来的“会思考的芦苇”的资质。纵观青山七惠的作品,《窗灯》女主人公绿藻是一名中辍的大学生,《一个人的好天气》则描写了一名从自由职业者转向正式职员、勇敢踏出全新一步的女性,获奖后的第一本书《温柔的叹息》,主人公进公司工作已到第五个年头。尽管故事各不相同,却像极了一名女子成长历程的追踪报道,几个主人公都在一条延长线上,而这条延长线的起点,就是《窗灯》里的绿藻,由此《窗灯》可谓青山七惠创作的原点。

    谈到创作这部偷窥主题小说的动机,青山回答记者说,她学生时代住过的公寓对面的确有人从那边的走廊朝她这边偷看。有一天晚上她就关了灯,透过窗帘的缝隙战战兢兢地盯着那个偷窥者。当时,她一边害怕一边就想:“这可真是幅怪异的构图,偷窥者和我这个反偷窥者所做的事,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她想,也许对方只是非常关注他人的生活状态才那样做的。而在日常生活中,青山七惠也经常会盯着别人看,在对方看不到她的地方。她解释说,“我想那是因为其实我不想被人看。”
    
    《窗灯》简体字中文版所据为日本河出书房新社文库版,除标题作《窗灯》外,并录的《村崎太太的巴黎》是青山七惠特地为文库版所作,也是一个极为精巧的纯文学短篇,很有意思。描写的是写字楼里的一名保洁大婶,她心里难受的时候,想一想巴黎的街道,如埃菲尔铁塔啦,从埃菲尔铁塔上看见的凯旋门啦,等等,她想,“距离咱们那么老远有那么美丽的地方,咱再怎么难过,那些地方也永远是美丽的,今天也一样”,同时顺便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个出生在巴黎的法国人。
    
    2009年2月,青山七惠因为感到每天待在舒适的生活里,将无法使自己的小说迈向新的境界,便辞去旅行社的工作,专事创作。生于1983年、毕业于筑波大学图书馆信息专业的她,成长速度惊人,作家路也平坦得惊人。毕业后还在旅行社工作期间,她就凭借小说处女作《窗灯》一举摘得有“芥川奖摇篮”之称的第42届日本文艺奖,在日本文学界崭露头角;继而又在2007年1月,以第二部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摘得“芥川奖”。当时就有评论家指出,这部《一个人的好天气》继承了夏目漱石、川端康成等人的“私小说”传统,短短两年之后,她果然就成为川端康成奖新晋得主。今年5月起,青山赴法国留学3个月,那里是触动她动笔写小说的《你好,忧愁》的作者弗朗索瓦兹·萨冈的故乡。
    
    相关链接
2004—2009年日本芥川奖获奖作品一览
                                            ■文/帕帕拉佐
    
    2004年  金原瞳裂舌》  绵矢丽莎《好想背后踹他一脚》
    
    绵矢丽莎这位19岁的少女作家似乎与文学奖特别有缘。2001年,她的处女作《Install》(中文版名为《毒蘑菇》,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就曾获得第38届文艺奖,并且取得了32万册的销售佳绩。《好想背后踹他一脚》是绵矢丽莎的第二部作品,它以高中生活为舞台,沿用了第一人称自述式的表现手法,细腻地刻画出青春期少女在异性面前微妙的情感萌动。绵矢丽莎特别喜爱太宰治和村上春树的作品,受其影响,她的创作风格也显得清丽自然,于淡淡的叙述中体现出主人公与周围世界的格格不入。村上龙给出的评价是:“从流畅的字里行间,可以闻到阵阵的幽香。”
    
    2005年  阿部和重《恢弘的终曲》 中村文则《土中的孩子》
    
    《土中的孩子》讲述了一个年幼受到父母虐待,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中长大的孩子如何克服心理恐惧,重新焕发生活热情的感人故事。小说将眼光投向虐待儿童、家庭暴力等社会问题,深入挖掘暴力的根源。芥川奖评委会委员高树信子女士评价《土中的孩子》“是一部大胆探求人类本性、敢于挑战传统观念、有血有肉的新鲜力作”。
    
    2006年  丝山秋子《在海上等你》  伊藤高见《扔在八月的路上》
    
    《在海上等你》当年获得了8位评委中的6票,她的得奖被评委池泽夏树称为“无可非议的获奖”。小说用细致的、节俭的手法,描写了男女主人公工作的住宅机器制造公司营业部的氛围。这部作品刻画了同年入职的男女一起工作、相互信赖,却始终没有逾越友情界限的一段情感,“作为小说中相当难表现的主题”,作者用人们可以接纳的形式把它表现了出来。
    
    2007年  青山七惠《一个人的好天气》  诹访哲史《后天的人》
    
    《一个人的好天气》以静静的笔触描写一名20岁自由职业者“我”寄宿在一位70多岁远房亲戚家,度过从春天开始的一年时间。在这期间,女主人公先后被两个男朋友抛弃,那种痛苦和忧伤也是淡淡地流过身体。对于真正的生活的预感在强有力地支撑着作品,让人感觉到有一股力量。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