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与孙子兵法》后记

    《谍战36计》出版后,没想到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上海的几家报纸如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劳动报、法制报先后刊发介绍文章,新华网、雅虎网等网站也有简介内容。新民晚报是以《姚华飞与谍战谋略学》为标题发表的。该书问世九个月后,出版社又重版了。
    其实,在编撰该书之前,我已着手撰写《谍战与孙子兵法》,这是因为结合本职工作,为内刊“谍战谋略”专栏撰稿,每月一篇,三年共计36篇,其中与孙子兵法有关的28篇,与其他兵书有关的8篇。
    我是2007年9月办的退休手续。此前,单位领导通知我可以“弹性工作”,但我离不开7009办公室,每天还是照样上下班,有好一段时间,即便节假日、双休日,我也来此写一段。不光是撰写“宣传资料”等文章,还搜集、整理、撰写了一部传记文学,直到今年春节后,才离开这个堆满各类书刊、资料的工作场所。
    鼓舞我写作的,是有一位美国人尤金·奥凯利的事迹。他的《追逐日光》一书,饱含深情地记录下自己身患绝症、在生命最后100天里所感悟的人生体验。他的事迹对所有活着的人都是一个最珍贵的赠言:人生不能虚度光阴,我们只能选择以一种最有意义的方式度过,那就是追逐阳光,活在当下!
    介绍奥凯利与病魔抗争的《生命的最后100天》一文,刊登在2007年4月21日文汇报,这跟我办退休手续的时间正好是100多天。我将这篇与时间赛跑的文章放在办公桌上,鞭策自己要珍惜在职的分分秒秒光阴。
    鼓励我不停笔的还有同事们,是他们帮我找资料、看稿,用不同的方式关心我。与我撰写《陈养山传奇》、《无名英雄吴克坚》时一样,沪英、建文、文佳、政余、丽娟、伟华、王一、江云、文渊、源源、志海、曹忠、戎萱、周睫等诸同仁一起搜集资料、修改、加工、润色;研究生小禾帮我打印、修改、加工;老领导唐连勋欣然提笔作序;在此,我对他们表示最真挚的敬意。
    在本书出版时,我还想到曾经热诚帮过我的文汇报已故老记者崔景泰,还有帮我走上文坛的曹正文、褚志祥、周传安、邱丹凤、竹林等诸作家、记者。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的王岚,让我在党史《镜周刊》上开设“谍海瞭望”专栏,连续三年多时间,每周一版,已刊出168篇。
    记得两年前,当我访问著名的敦煌莫高窟石窟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想把《谍战与孙子兵法》正式出版。之后,看了《好人丛飞》的事迹,我更坚定了这个信念。2008年,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灾难和荣耀的一年,地震使我们血脉相连,众志成城;奥运是我们百年一遇,无限荣光;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应为祖国做点事,出于这样的心情,我决心要把这部书稿完成好。
    该书能出版,也要感谢上海经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罗赞文博士,他不仅关心关注,而且鼎力相助。学林出版社社长曹维劲、总编辑王界云,以及韬奋纪念馆馆长雷群明,也对这部书稿予以支持和指导。
    在该书出版时,还要感谢我的夫人陈大文,她常常是我书稿的第一位读者,帮我选题、出点子、加工、润色,还有我的女儿、女婿的支持,当我每天看到活泼可爱的双胞胎外孙女妞妞、妮妮时,我更坚定信心,一定要尽快将《谍战36计》的姊妹篇《谍战与孙子兵法》如愿出版。
    由于自己学力不逮,本书欠缺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8年5月于上海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