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春秋末吴国孙武作。今存有13篇,有: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等。它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以前的作战经验,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该兵书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兵书,问世两千五百多年来,在海内外影响极广,被当今世界公认为中国“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书”、“东方兵家鼻祖”。西方许多军事理论专著和一流的军事理论教科书在提到最卓越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家时,第一个就是孙武,然后才是亚历山大、拿破仑和克劳塞维茨等。 这部兵书在我国盛唐时期就东渡日本,被日本历代军事家、战略家奉为至宝。在英国,继1905年被一位炮兵上尉翻译成英译本后,汉学家又推出了不同版本的《孙子兵法》。在法国,1772年法国神父阿米奥特将《孙子兵法》翻译成法文版在巴黎出版。在俄国,1880年由汉学家斯列兹夫斯基以《中国将军孙子对部将的训示》为书名出了第一本俄译本;二战中,苏军将《孙子兵法》列为军事学术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德国,1890年布鲁诺·纳瓦拉以《兵书——中国古典军事论文集》为书名推出德译本。在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孙子兵法》由军界关注继而风靡了社会各领域。蒙哥马利元帅甚至提出要把这部兵书作为世界各国军事院校的教材。现在全美著名的大学均将其列入必修课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也就是海湾战争期间,人们在美英等多国部队指战员的行装中也曾发现英译本的《孙子兵法》,从将军到士兵,人手一册,他们无不认真品味和体会中华谋略之深厚功力。 西方分析家称,去世了两千五百多年的中国著名军事思想家孙子,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在伊拉克战场上美英战地指挥官的思想和行动方式。这部经典著作《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贯穿在攻克巴格达的整体战略构思之中。 美国前步兵军官、《孙子与现代战争兵法》一书的作者马克.麦克尼利说:“这绝对不是巧合!《孙子兵法》是美高层军校学生必读的一本书,已经融会在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军事学说之中。” 指挥两次海湾战争的几代美国军官都从《孙子兵法》的攻心战略和诡诈方式中汲取了养料,其中包括此次伊拉克战争总指挥汤米·弗兰克斯,他常常引用孙子的话来指挥战斗。 弗兰克斯并不是个别现象。在战争的进程中,这位中国古代军事家的“幽灵似乎徘徊在伊拉克沙漠上向前推进的每架战争机器的旁边”。设在弗吉尼亚州的斯托瓦尔·格兰杰咨询公司的汤姆。斯托瓦尔经常在空军所属的空军指挥和参谋学院讲解孙子兵法。他说:“盟军最初采取的一些战术直接源于孙子的军事思想。” 孙子在《谋攻篇》中说:“百战百胜”,算不上高明之中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而使敌人的军队屈服,才算得上是高明的,杰出的战争指导者应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前和战争期间对敌方情报的刺探,是己方制定正确作战和应战方案的依据之一。因此,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孙子就阐明了自己用间的理论。他说贤明的国君和善战的将领,都十分重视战前对敌方情报的掌握。使用间谍的方式有五种,即因间、内间、反间、死间和生间。如果同时采取这五种方式,就会使敌人无法了解其中的奥秘,这便是使用间谍的神妙之处。 近年来,西方的军事和情报机构开始越来越多地接受东方的智慧,将西方的军事优势和东方的间谍方法融合一身。目前世界各国的情报机构对我国古代军事兵书十分重视,其中美国战略情报局、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以及俄罗斯、德国、法国的情报机关都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兵书作为研究重点。 据此,在当前多变和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围绕重大现实斗争,研究反问谍侦察谋略学,应是从事隐蔽战线工作者的课题之一。 作家姚华飞同志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实践,在编撰出版了《谍战36计》后,又编撰出《谍战与孙子兵法》。 《谍战与孙子兵法》同样力争从反间谍侦察谋略学的角度,编撰人们运用《孙子兵法》时发生的谍海故事。作者在这里收集、整理、编写了古今用间、谍海实例、商场谍战等近二百个故事(其中有谍中谍,故事中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谋略如何在极端复杂、残酷的谍战中得到体现。“一条妙计,可以赢得一场战争;一个良策,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一份情报,可以韬光俟奋,改变历史;一步妙棋,可以绝处逢生,化险为夷;一番心机,可以出其不意,反败为胜。” 该书还辑录了《孙子兵法》的原文,并作了释文;以《孙子兵法》的13篇为单元,并对各个中外古今谍战案例进行了点评,每篇之后有小结,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方便和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