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扳脸问起:都已经是21世纪了,孙中山这位作古已久的人物还有什么好研究的?笔者依旧会信心满满地答复:因为研究孙中山,就是透过孙氏的双眼并继承其脚踪,试图探讨中国的民族苦难的根源和民族复兴之道。 孙中山走过的崎岖道路和挑过的千钧重担,绝非一介腐儒闭门造车式的受想行识,而是针对西方霸权自工业革命后恣意宰制全球的两百年间,一再加诸穷困愚弱者的掠夺、剥削、凌辱的最严正回应。 自宏观角度省察,世界革命家与开国元勋名单中,孙中山的定位是相当独特的。他不像马克思,埋首书卷拥有正式的博士学位,建构其绵密而细致的一家之言;也不如华盛顿,能在对英血战八年取得独立后,于北美新天新地以身作则奠立每人以担任两届为度的总统制。孙中山所代表的不朽贡献应是:他是在20个世纪,唯一以最少的流血牺牲代价,一举推翻迫其亡命海外的世界最古老帝国,并敦促中华民族昂首走向共和的思想巨人。 政治人物的历史评价,势必随着时代巨轮前进而不断翻新。但立志以西医救人之术做为其“人世之媒”的孙氏,生前很难预料:“三民主义十六讲”演说稿到了台湾之后,竟被捧上类似神坛的高度,不但成为政党誓必实践的口号,还顺势成了高中生考大学和甄选公务人员的考试科目。而被称为“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巨幅遗像,则于每年五一前夕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有如默默叮嘱、祝福着熙来攘往的人群。无论海峡两岸某些人对于国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即便有千丝万缕不易厘清的爱恨情仇,但只要提起“孙中山”这三字,大概任谁都不致立即口出恶言。 史上不惜毁家赴义的革命者,大抵都称得上是乐观到不行的梦想家。孙氏能至今受到广泛尊敬,固因推翻清延有功,但其最大贡献,应在民族前途还是一片茫然、国家地位尚处朝夕摇摇欲坠之际,他独能号召并晓谕国人,以其个人坚定的思想,转化为民族应有的自信和信仰,共同挺身力抗帝国主义群狼之逼迫。他在绝大多数同胞还在温饱难求、文盲遍地的不堪岁月,便欣然推出了中国崛起的蓝图,并剀切训示同志:务必宝爱自己的无尽家藏! 孙中山何止是一位洞悉世局变幻及走向的前瞻思想家、一位民胞物与并能奋斗不懈的革命家,更是全球第一位预见中国终将复兴壮大的预言家! 但在这些赞词得以确认之前,孙氏毕竟一度只是放弃行医,空无所有,被迫浪迹天涯,屡屡身陷绝境的革命者。北美大陆之所以吸引孙中山一再前往宣讲革命大义,乃因自清代中叶便有大量苦力华工远渡重洋在彼岸谋生,形成了饱受白人鄙视、排斥、剥削的下层华人帮会;但美加两地华侨社会对孙氏赞助的规模和力量,仅次于南洋侨界。本书之作,即系着眼于透过广泛考证、力求还原百年之前,孙中山眼中的美国,究竟是什么样的国家?以及,美国朝野又是如何看待孙中山这位至今备受推崇的中国革命领袖? 虽然美国势力自二次大战结束才真正勃兴,迄今不过六十余年,但美国结束南北内战之后,国家再造所凝聚的蓬勃朝气,早已具备了俟诸异日必当崛起的雄厚潜力。彼时正逢中国濒于列强瓜分噩运的年代,对于广州首义后,不时苦思中国出路的革命首脑孙中山而言,自然成了描绘新中国蓝图的重要借镜。 由于全球中国城落脚处几乎都在都会精华区,因此,中山先生当年呆过、看过的北美华埠景象,容或早已摧毁改建;但即便是今天的纽约、旧金山,中国城的市集里所特有的壅塞、脏乱和气味,依旧百年如一。可就在如斯喧嚣的环境下,孙氏如常的住进廉价旅馆,叫一碗家常广东面果腹,但却能终年精神抖擞,以绝佳口才向侨胞灌输革命精神,令闻者莫不动容,甚至让某些人宁可自己分文不存,包括孙氏自己的长兄德彰公在内,都曾不惜散尽所置家产,热烈支持祖国的复兴。 为实际考证并亲自感受中山先生奔走革命时的见闻,笔者三年前专程飞往美国,以寻访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时孙氏在中西部山城科罗拉多州(Colorado)首府丹佛市(Denver City)停留的相关事迹。彼时幸有丹佛大学水利工程专家郭纯园教授(Prof.James C.Y.Guo)热忱接待,并于百忙中导览孙氏曾落脚的各市集社区,及1892年8月开业于市中心的著名旅店“布朗宫”(The Brown Palace)。 郭教授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专攻水利工程,但1990年率先发掘了丹佛市立图书馆馆藏英文报刊中,有关中国“武昌起义”和以思想领导这场惊天动地革命的领袖孙逸仙恰巧路过当地住宿、演讲,和随后转往堪萨斯市(Kansas City)、圣路易市(St.Louis City)等地的连续追踪报导,而成侨界闻名的业余史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