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携带中国作协与各地作协筹得的21余万元善款及70顶帐篷,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金炳华飞抵成都,并马上赶到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在现场,铁凝几度哽咽,热泪盈眶。
说起都江堰铁凝泣不成声
见到一直在四川灾区深入生活的中国作家抗震救灾采访团团长高洪波和作家们,铁凝不停和他们握手,一位年轻的女作家扑上去,和铁凝久久拥抱在一起。铁凝情绪十分激动,没有任何言语,但是眼圈一次又一次地红了。
在都江堰救灾物资集散中心,铁凝向都江堰市委组织部长姜科询问目前灾区的帐篷供应情况。“知道灾区缺少帐篷,我们特地买了70顶,是双人帐篷,也不知道是否合乎标准,因为实在太难买到了。”姜科连声向她表示感谢,铁凝急忙摇头:“不要再说谢谢了,我们很难过……”说到这里,铁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热泪盈眶、泣不成声。
铁凝告诉记者,她之所以会如此难过,是因为她2005年曾经到过都江堰、汶川一带,“当年这里是那么美丽,现在看到这个样子,我的感受很复杂,我们能做的真的太少了。”铁凝用“大灾出大爱”来呼吁作家们用不同的方式关注灾区的重建工作。身为女性,铁凝特别关注灾区的孤儿们。
地震文学唤起共同的良知
作家采访团用5天时间编辑出版的诗集《中国:震撼5月》被拿到现场,铁凝细心翻看着。灾难发生后,“地震诗”和“地震文学”带给人们巨大的鼓舞。铁凝说,“作家离不开生活和人民,面对突发的灾难更是如此”。铁凝谈到正在中国访问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帕慕克说,当年土尔其发生大地震后,他第二天就到了地震的中心,而我告诉他,汶川地震后,我们中国的作家也第一时间出发,到达地震灾区。这场灾难,把我们共同的良知唤起了。”铁凝还透露,这几天她不停接到作家们的电话,都是要求到灾区一线的,“有年长的、也有80后作家。”作为作家,她自己也在酝酿一部反映这次大灾难的作品。
|